追溯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下半叶,我们特别重视学位论文应在“学术空白”中找到问题。为此,我们的师生花费了不少心血和时间。“朝鲜汉字学”是我们的一个选修课程,是一个“古老”的学问。我们的博士生用自己的双语能力,有能力可以跨学科考察“汉语音韵学”这一与“朝鲜汉字学”形成双臂的中国“古老”的学向。从考察中发现当时中国近代汉语音韵学探讨比较活跃,但中国学者尚未详细了解到近代时期朝鲜的汉文标音材料。朝鲜方面材料都用汉朝双文对比写成,我们的学生可以双向应用,这是中国音韵学界很多学者不能做到的。为此,我们从交叉学科-中韩关系史为理论背景,决定突破这一课题。就这样,开始探讨朝鲜对音资料,为中国音韵学界开辟新领域,1997年金基石的朝鲜韵书和明清音系和2001年李承子的“朝鲜王朝韵书的继承和整理”就是其中一例。 这个选题,引起了国内外音韵学界的重视,被纳入到1996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朝鲜历代学者经过几个世纪所遗留的珍贵文献成为热门,开始得到中国学界的空前重视;近代汉语音韵探讨从古至今遗留下来的很多学术上的悬案,有望得到解决。朝鲜韵书与明清音系出版以后,在汉外语言关系探讨领域占有独特的学术地位。社科信息报(1998.10.30)撰文写道:“该项目探讨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它将为我国语言学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著名音韵学家宁继福先生专文评价说:“全面整理并进而与近代汉语做系统比较,应当说是从本项目开始的。” 国家和省的各级项目与博士论文相挂钩,又是一个经验。除了金基石的论文外,俞春喜朝鲜语程度副词探讨等也是其例之一。 前人探讨过的东西,我们也可以重复探讨,但必须在前人的探讨中挑“毛病”。挑不了“毛病”,就出不了很好的题目,挑了“毛病”才有新探究、新措施。上个世纪90年代后半期为止,韩国语学界出现了数以百计的对于“连接词尾”的探讨论文。我们的学生发现,前人和同行们的论文中,尚未出现从“语言环境”角度探讨连接词尾的,因而,很多新问题等待着解决。为解决这一问题,张光军从1996年开始撰写学位论文朝鲜语连接词尾语境论。张光军发现过去的论文都从第一语言所有者的立场出发探讨,这就满足不了当今众多第二语言学习者的需要。从这样构思,他转换视觉,从第二语言习得者立场探讨连接词尾。从新视觉提出了语法语境和语法语境素的新概念。发现新“毛病”,换成新视觉,跟着来了新措施-“表现语法的措施论”,继而解释了韩国语几十个连接词尾语境因素。 转换视觉,用新措施,填补空白,又是一个我学科论文发展中的硬道理。只有在这条思路指导下产生的论文,才为学术界做贡献,为社会和教育界服务。张光军的语境论为提高韩国语第二语言教学的效率贡献了一份力量。韩国国际交流财团将此书作为世界范围推荐的韩国语探讨专著。这方面,2007年的南成玉的韩国语和英语的时体对比探讨,也为朝鲜族英语第二语言教学,提出了宝贵的理论根据。毕玉德朝鲜语动词的语义组合关系探讨,被科学院人类学与民族学探讨所重视,毕玉德本人成为科学院博士后,继续深造。 金基石,毕玉德,金永寿,张光军,廉光虎等博士论文的阶段性成果,分别发表在中国语文、民族语文、语言探讨、语文探讨、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等国家核心刊物以及首尔和平壤的国外刊物上,其他博士论文的阶,韩语论文范文,韩语论文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