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年鉴学派的马克·布洛赫是公认的“比较史学之父”,他在1928年的《欧洲社会历史的比较探讨》“至今仍不失为一篇对比较措施理解得最透彻、在理论上最令人信服的文章”①。此后,在中西方历史探讨中应用“比较”,成为一种新的探讨措施。近年来,关注于此的学者越来越多,中外史学比较(探讨)的概念及其探讨的意义价值、内容措施等相关理论建设已初具规模。②从中韩史学比较的探讨来看,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朱政惠就了《对于中韩史学比较探讨的若干问题》(《韩国探讨论丛》第1辑,1995),该文对中韩史学比较探讨的必要性、探讨近况等问题做了一定的阐释;韩国学者李润和著《中韩近代史学比较探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是迄今唯一的以“中韩史学比较探讨”命名的专书。但中韩史学比较探讨方兴未艾,中韩史学比较探讨的可行性和重要性还未得到应有之重视,几十年来与该领域相关的探讨成果尚未得到梳理,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也有待认清。而这些工作将对中韩史学的比较探讨的深入开展起到一定的促进影响。笔者不揣浅陋,拟集众家之长并略表浅见,欲抛砖引玉,就教时贤。一、开展中韩史学比较探讨的可行性......(论文页数是:7页) ,韩语论文,韩语论文题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