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法知识的掌握在韩语学习中是重点、难点所在,有效实现韩语语法教学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必须充分调动学习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走上讲台,进行实际的锻炼。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教学改革 语法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 创造思维能力 积极性 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进行的轰轰烈烈,韩语教学改革也渐渐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过渡;人才培养模式也渐渐向运用型人才转变。但由于韩语等级考试证件与商务、职业韩语等级证件的取得与否会直接作用学生的毕业求职质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即使再注重运用型外语人才在口语、听力、职业技能等方面能力的培养,也始终还是会把语法方面作为一个重点领域来授课,因为口语、听力、职业技能能力的培养必须以句子为基础,对由语法知识构成的句子不理解,是无法锻炼这几方面能力的。 由于韩语语法知识的传授不单单是某一个单独韩语科目和独立语法的讲解,还牵扯到韩语各相关科目及相关、相似语法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学生自己很难通过自学方式掌握。因此,在韩语语法授课过程中大部分还是以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单纯的填鸭式地传授知识和技能,没有有效完成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如此一来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教师详细的讲解完韩语语法知识的当时,学生理解很透彻,但把语法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口语、听力等训练中,却又错误百出,有的学生甚至出现根本不会应用的情况。这不仅使课堂授课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还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韩语知识的热情与积极性,使学生丧失学习韩语的信心。韩语教学质量也事倍功半。因此,韩语语法教学中,如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的培养学生语言熟练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便成为韩语系教师们需要思考解决的迫切问题。 为了解决学生在韩语语法律习过程中不会实际应用的问题,韩语毕业论文,有效的实现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提出“让学生走上讲台”的解决方案。此方案的有效实施需要从教师及学生两方面做出准备。 一、教师方面 1.授课前: 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整体统筹把握,对教学大纲及教材中的重、难点和容易出错的知识点要做到心中有数。课前备课要充分,除了对授课内容详细准备外,还要对授课过程中学生会提出的各种问题提前进行预测,并准备应对方案。 2.授课中: 要求教师采用多样的教学措施与手段对语法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在已知的基础上扩展知识,在对比的学习中掌握知识。通过大量的场景、实例练习来让学生达到对知识点的理解及应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树立韩语学习的信心。由于学生面对新知识无法进行灵活应用,因此此阶段的授课过程必须是以教师为中心,这也是在后期的教学中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的必经过程。 3.授课后: 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理解、掌握的情况,结合授课中的重、难点及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和课外补充材料给学生制定出相关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做题来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为学生走上讲台,充分展现自己风采提供平台。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制定练习题的过程中,为了防止学生抄袭,必须考虑到答案的不唯一性。让学生尽情发散思维去考虑答案的各种可能性。 下面以实际教学实例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在助词授课结束后,结合学生掌握的各种情况,给学生制定练习题。要求学生填入恰当助词并翻译出意思。 这是一组比较相似的句子,填入的助词不同,意思也会完全不一样。 第一个句子有如下三种答案: 第二个句子同样有如下三种答案: 这样的题型既能考察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还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积极性。 二、学生方面 1.上课前: 要求学生对课堂上要讲授的知识点进行课前预习。根据自己的情况对知识点的难易度做到心中有数,利于课堂上有重点的听课。 2.上课中: 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解,在听讲的同时结合自己对知识点预习时掌握的情况进行积极思考。及时提出自己疑惑的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消化,不给学习留后患。 3.下课后: 认真复习所学知识点,结合课堂讲解,韩语论文题目,发挥自己能动性,积极完成教师准备的练习题,做好走上讲台讲解自己答案的准备。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把练习题的讲解交给学生来负责,让学生走上讲台,充当教师角色,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组织以学生为中心,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潜能。此过程中,学生在上讲台讲解前就不得不主动复习教师所教相关知识,达到了自主学习、知识巩固的目的。在讲解过程中会组织语言去表达、展现自己,达到活跃思维,锻炼能力的目的。在讲解过后会有成就感,达到了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的目的。顺利完成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另一方面,教师在此过程中起督促、辅助影响。在学生讲解过程中要求学生说明给出答案的理由和根据,给学生提供了再次思考的机会。在学生讲解之后给予正确、恰当的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讲解有个正确的自我评价和反思的过程。这样学生会用心,用情去学,而不是应付老师、应付课堂而学。既锻炼了学生的主观能动能力,使课堂效率也事半功倍。 此外,这个过程的实现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素质,教学能力素养,教学相长,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有能力,会思考的专业运用型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