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语助词与汉语相关语法范畴对比探讨现况的考察与略论[韩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韩语论文 责任编辑:金一助教更新时间:2017-04-25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 作者从对比语言学角度略论相关中韩文章共75篇,总结出中韩两国韩语助词汉语相关语法范畴对比探讨的近况和特点。通过对探讨近况的进一步略论,可以看出该领域对比探讨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同时存在着问题和不足,对此,作者尝试性地提出了未来该领域对比探讨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 汉韩语言    Ρ妊芯    发展趋势
  一、引言
  随着全球一体化格局的逐渐形成,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频繁,第二语言教学及习得受到学界的广泛重视,这一趋势将语言对比探讨推到了语言学探讨的前沿。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其任务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性的对比探讨,描述它们之间的差异,并将这类探讨运用于其他有关领域。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之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频繁交往,在这样的背景下,汉韩语言对比探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韩语助词主要位于体词之后,表示某种语法关系或表达某种语义。汉语的词类中也有助词,虽然名称相同,但韩语助词与汉语助词在语义和语法功能上完全不同。关于中国学生来讲,韩语助词的学习是韩语学习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本文在对比语言学框架下,对1998年到2017年中韩两国韩语助词与汉语相关语法范畴的对比探讨现况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今后该领域的探讨带来启示,为教师教学提供参考,为两国学生的汉韩语言学习提供帮助。
  二、韩语助词与汉语相关语法范畴的对比探讨近况
  自1998年来,中韩在韩语助词与汉语相关语法范畴的对比探讨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下面从探讨类型、探讨措施、探讨内容三个方面对其探讨近况进行统计略论。
  (一)探讨类型
  对于探讨类型,根据许余龙在《对比语言学概论》[1]一书中提出的对比语言学的分类与内容,我们将韩语助词与汉语相关语法范畴的对比探讨成果分为“理论视角的汉韩对比”与“运用视角的汉韩对比”。
  1.中国的汉韩对比探讨
  有关理论视角的汉韩对比的汉语论文有8篇,占中文论文总数的21.1%。探讨成果相近具体理论对比语言学。探讨内容主要以语义对比和词汇对比为主,语法和语用语言要素方面的探讨较少。有关运用视角的文章共30篇,占中文论文总数的78.8%。这些探讨的主要目的在于语言对比成果的实际运用,在语言对比方面的探讨深度不算太高,主要侧重于对韩汉语教学和对汉汉语教学服务。探讨成果更相近具体运用对比语言学。
  2.韩国的汉韩对比探讨
  有关理论视角的汉韩对比的韩语论文有13篇,占韩语论文总数的35.1%。探讨成果相近具体理论对比语言学。韩国的理论视角的汉韩对比探讨状况跟中国相似,以词汇对比和语义对比为主。语法语用方面的探讨,还需要韩国学者们的关注与参与。有关运用视角的文章共24篇,占韩语论文总数的64.9%,探讨结果侧重于对教学的服务。但是有一点与中国不同的是,韩语论文中只有单一的对汉教学角度,汉语论文中出现了对韩教学和对汉教学两个角度。
  (二)探讨措施
  对于探讨措施,高一虹[2]等提出了实证探讨的概念,实证探讨是指以系统采集的材料为基础的探讨,包括定量探讨和定性探讨,以及两者相结合的探讨。定量探讨包含列举例句找出相应元素和略论法这两种措施。定量探讨包含调查法、语料法和统计法。基于上述分类,中韩论文的对比探讨使用的措施情况不尽相同。
  从探讨措施看,韩语论文题目,1998年至2017年间,在中韩对比的汉语论文中,共有实证性探讨论文38篇。近17年间,大部分汉语论文均应用了定性探讨措施,只有1篇论文未涉及定性探讨措施。定性探讨其中主要集中在列出元素举例说明方面,共有37篇论文。相比较而言,采用略论法探讨的论文很少,仅有3篇论文采用了略论法,占总数的比例不到8%。而在定量方面,汉语论文的探讨措施分布较为平均。应用了调查法的论文有15篇,应用了统计法的论文有16篇,以语料库为基础的探讨措施的汉语论文有14篇。汉语论文基于语料库的对比探讨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017年至2017年间,中韩对比的韩语论文共有实证性探讨论文37篇。和汉语论文一样,探讨措施基本都涉及定性探讨,尤其是列举元素举例说明的探讨措施,共有35篇,占到总论文数的94.6%。采用略论法的文章有12篇,占总数的32.4%,与汉语论文相比,韩语论文在略论法上的应用较为成熟。在定量探讨方面,韩语论文也是各方面比较平均,几乎都有涉及。但是与汉语论文不同的是,韩语论文应用语料法探讨对比论文的数量相对较多,共有26篇韩语论文应用到了语料法。
  (三)探讨内容
  在过去的17年间,中韩对比探讨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新的对比角度也逐渐增加。这些探讨的内容主要包括语义、位置、语法、语用、常用格式、数量、误用情况、分类及使用频率等。中韩两国在此方面的对比角度均着重于语义、语法、误用情况。如在语义方面,华相[3]首次从汉译角度较为详细的对比略论了韩语格助词-●●与汉语介词“给”的语义功能。在语法方面,郑圣珉[4]提供了详细的语法资料,对比表现交叉之处,以表格形式系统科学地整理出结论。在误用情况方面,●●●[5]提示了学习者的诸多偏误类型,探讨了学习者的助词偏误按级别发生的变化,提出了实际而有效的教学方案。此外,汉语论文中还出现了“使用频率”这一韩语论文中没有着重探讨到的角度。如丁安琪、沈兰[6]通过调查韩国口语中使用介词“在“的频率,略论了韩国汉语学习者使用”在“的偏误类型,提出了教学启示。
  三、韩语助词与汉语相关语法范畴对比探讨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探讨内容应更加多样化、全面化
  在探讨内容上,当前韩语助词与汉语介词对比探讨的表层形式探讨较多,深层对比探讨较少。过往探讨的成果中,从位置、语法、误用情况出发的探讨较多,但是从思维模式、语篇、语用等深层次出发的探讨成果为数寥寥。   (二)探讨措施需要更完善
  从探讨措施来看,汉韩语言对比的实证探讨措施还不是很完善,虽然从早期的描述性为主的探讨措施开始向定性再向定量再向两者相结合的措施转变,但是在略论法的采用和语料库角度上略论探讨还有很大进步空g。
  (三)进一步提高探讨成果的质量
  当前,中韩两国的汉韩语言对比探讨显出迅速发展的趋势,免费韩语论文,探讨数量急剧增加,探讨课题及探讨范围也逐步扩大。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人员知识结构的单一化,导致探讨成果重复,在探讨成果方面大同小异。就有关语言运用方面的探讨成果来看,虽然他们的探讨课题都不一样,但是他们最后提出的教学法及翻译法较少能体现出自己的特点。其次需要增加学位论文的数量,尤其是博士学位论文的数量。当前,跟汉英对比或者韩英对比探讨比起来,汉韩语言对比的探讨数量还远远未到理想的程度。
  (四)加强汉韩语言对比理论建设方面的探讨
  在回顾以往的汉韩对比探讨论文时,我们发现在有关语言理论方面的探讨成果中,无论是中国学者还是韩国学者都强调运用,但是韩国方面的理论建设探讨要强于中国。所以,一方面我们要借鉴韩国学者在语言探讨时的经验,另一方面中韩两国语言探讨中应该加强汉韩语言对比理论建设方面的探讨。当前的探讨成果太偏于运用,很难超越前人的探讨水平。语言理论对比方面的探讨是基础,没有坚实的基础,就不可能产生有效的教学法及翻译法等运用领域的服务。
  (五)重视“求同”
  根据刘婧[7]提出的观点,如果出于运用目的,如运用于语言教学和翻译等,一般应侧重于个性探讨,重在找出两种语言的不同点;如果出于理论的目的,一般应侧重共性探讨,重在找出所比语言之间的共同点。然而据统计,中韩两国对于韩语助词与汉语相关语法范畴的对比探讨中,探讨“共性”的部分寥寥无几。中文论文中仅有2篇涉及,韩语论文中仅有1篇涉及。未来的对比探讨中,应更加重视对共性的探索,同时注意把共性探讨同个性探讨有机结合起来。
  (六)加强宏观层面的对比探讨
  宏观方面的探讨在形式上体现在句子组成语篇的问题,在功能上需要联系其他学科。目前的探讨主要是在微观的某一语言层面,如词汇、语音或句子等,以后的探讨重点可以逐渐深入到语篇方面。探讨者可把语篇略论与语言学其他分支、教学法结合起来,将语篇略论探讨成果运用到其他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发展多领域复合型人才,联系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知识进行对比略论。
  (七)加强中韩两国学者的共同探讨及交流
  当前,汉韩语言对比探讨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汉语论文在有关韩语的专业语言知识涉及过少,反之,韩语论文则在汉语专业语言知识方面涉及不足,这需要中韩两国的学者加强交流,完善探讨。另外,除了语言学方面的知识之外,因为中韩两国存在一定的文化异同,所以对对方国家文化的理解有所偏差。我们应该更加关注中韩两国学者的交流及协作,通过建立中韩两国的对比语言学的学会交流、举行中韩两国的研究会等加强中韩两国学者的协作及联系。
  参考文献:
  [1]许余龙.对比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2]高一虹,李莉春,吕王君.中、西运用语言学探讨措施发展趋势[J].外语教学与探讨,1999(2).
  [3]华相.韩国习得介词“给”的偏误略论及教学对策[D].暨南大学,2017.
  [4]郑圣珉.汉语介词“从,在,对,给”与相应的韩语表现对比略论[D].吉林大学,2017.
  [5]●●●.●●●●●●●●●●●●●●●●●●●●●●:●●●●●●,2017.
  [6]丁安琪,沈兰.韩国口语中使用介词“在“的调查略论[J].语言教学与探讨,2017(06).
  [7]刘婧,对比语言学的历史与近况综述[J].考试周刊,2017(50).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