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贸易发展探讨[韩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韩语论文 责任编辑:金一助教更新时间:2017-04-25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中韩建交20余年来,两国贸易关系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几年,中国一直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韩国则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因此,中韩贸易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双方贸易关系不断深化的同时,双边贸易中积累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对中韩贸易关系进行了回顾,略论了中韩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在对中韩贸易关系的特点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重新审视的基础上,提出促进中韩贸易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
  中韩贸易;贸易结构;贸易逆差;自由贸易区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7)21007502
  0引言
  从1992年8月24日中韩两国签署建交公报至今,中国与韩国从建交初期的“友好合作关系”发展到1998年的“合作伙伴关系”,2017年升级“全面合作伙伴关系”,2017年李明博总统首次访华时将中韩关系确立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韩双边贸易额有望在2017年之前突破3000亿美元大关。中韩贸易关系迅速发展的同时,一些长期积累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所以,略论中韩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探讨新时期中韩贸易的特点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进一步提升中韩贸易关系,促进中韩贸易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中韩贸易发展回顾
  中韩两国1992年8月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同年9月,两国签署《中韩政府贸易协定》,原来通过中国香港的间接贸易大部分转为直接贸易。1993年中韩进出口总额为82.2亿元,增长率高达62.4%,1994年双边贸易额突破100亿美元。受东亚金融危机的冲击,1998年中韩贸易首次出现负增长。1999年情况有所好转,到2017年中韩贸易额达到359.1亿美元,2017年双边贸易额已超过440亿美元。中韩贸易发展的第一个10年,虽然受到了东亚金融危机的作用,但仍然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两国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
  中韩贸易发展的第一个10年,中韩两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从初期的互补型产业间贸易逐步向垂直型产业内贸易转变。韩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是电子、电器、化工、钢铁等工业制成品,其中钢铁和金属制品出口比重从1993年最高时的21.8%下降到2017年的9.4%,电子、电器类商品出口比重则从1993年的9.1%增加到2017年的22.9%,机械和汽车类产品出口比重也有大幅下降。而中国出口产品在初期集中在农林水产品、纺织品和矿物产品等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上,这部分产品占中国对韩国出口比重的80%以上。但随后这一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林水产品出口比重从1993年的31.1%下降到2017年的16.1%,而电子、电器类产品出口比重则从1993年的6.5%升至2017年的29.6%,取代农林水产品成为中国出口韩国的第一大商品。
  2017年中国开始成为韩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贸易伙伴,2017年韩中贸易总额超过韩美贸易总额,中国开始成为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17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作用,中韩贸易出现了第二次负增长。2017年中韩双边贸易额为2206.31亿美元,占韩国对外贸易总额的20.4%,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6.7%,韩国十大出口产品中六类产品的最大出口目的国都是中国。中韩贸易发展的第二个10年,两国间的贸易关系更加密切,韩国对中国的贸易依赖性也逐渐增强。
  自2017年开始,中韩贸易结构主要是产业内贸易。2017年,韩国对中国出口的产品位列前五的分别是电子零部件、石化产品、工业电子制品、汽车和矿物燃料,韩国从中国进口的高品位列前五位的分别是电子零配件、工业电子制品、钢铁制品、纺织制品和精密化学品。由此可以看出,在中韩贸易发展的第二个10年,中韩两国的贸易结构已经由2017年初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向水平型产业内贸易转变,这一点在电子类产品和零部件产品贸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2中韩贸易关系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
  2.1两国贸易结构具有很大的互补性
  中韩两国在贸易合作上的互补性是由于两国经济发展及自然资源禀赋的异同,在产业结构上形成了不同的优势,从而使得贸易结构存在着互补性。与韩国相比,中国自然资源和劳动资源丰富,原材料、劳动力成本都很低,而韩国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不足,但是韩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所以,在中韩建交初期,中国对韩国出口的商品以矿产、纤维制品、皮革等低技术含量、低附加价值的原材料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从韩国进口的商品则以化工产品、电子产品、产品零部件、整车、机械产品、船舶、工业用纤维等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贸易结构表现出很大的互补性。近些年,随着中国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和公司技术实力的增长,两国进出口贸易中高技术产品的比重迅速增加,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2.2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是发展中的经济大国,经济总量大,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贸易壁垒逐步取消,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扩大,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升,为韩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新的契机。近年来,韩国公司对中国的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大多是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快,市场需求大,机会多的原因。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为中国的出口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而且为进口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韩国瞄准了中国巨大的市场容量,看好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贸易关系的不断深化,有利于中韩两国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
  2.3韩国产业结构合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大幅增长
  韩国是新兴的工业化国家,产业以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为主,尤其在电子产品、信息通信、半导体、造船、钢铁等行业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其产业结构的合理性远远超过中国。近年来,韩国公司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大幅增长,这不仅带动了韩国产品对中国出口的急剧增加,同时也使中韩之间的贸易垂直分工水平进一步提高。特别是近些年,韩国对中国的零部件出口大幅增长,这些零部件在中国进行生产组装后的产品除了销售到欧美等发达国家外,还有一部分返销到韩国,从而使得中国对韩国的出口有所增加。   3中韩贸易发展的新特点
  3.1两国贸易产业结构从互补性到竞争性
  中韩贸易发展初期,呈现出的是中国向韩国出口初级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的垂直互补关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垂直互补关系正变化为水平竞争关系,同时正从产业间的贸易形态逐步转换为产业内的贸易形态,中韩相互竞争的产品品种也从初级产品逐步发展到机电产品。2017年韩国对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是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光学、照相、医疗设备及其零附件,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有机化学品等;韩国从中国进口的主要是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钢铁,光学、照相、医疗设备及其零附件,有机化学品等,呈现出水平竞争关系。韩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也面对着来自中国产品的竞争压力。当前韩国在半导体等电子产品及零部件、手机等信息通信产品、汽车、机械设备、船舶,工业用纺织纤维制品等产品方面仍然处于优势,中国在这些产业和产品上的竞争力要远落后于韩国。
  3.2中韩贸易逆差增长率有放缓的趋势
  1992年中韩正式建交,当年中国首次出现了2.1亿美元的贸易逆差,此后,中韩贸易逆差规模连年增大,到2017年,逆差达到476.2亿美元,大约是1992年的226.8倍。2017年-2017年,中国对韩贸易逆差甚至超过了中国对韩国的年出口额。20年间,中国对韩国的出口从1992年的24.1亿增加到2017年的864.26亿,韩国对中国的出口从1992年的26.2亿增加到2017年的1342.05,2017年中国对韩国贸易逆差高达696.3。从整体上来看,中国对韩国的贸易逆差有减缓的趋势。2017年-2017年,中韩贸易逆差增长率一直是下降的,详见表1。
  数据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统计数据资料中韩贸易简明统计整理计算得出。
  3.3关税、非关税壁垒严重,双边贸易摩擦增多
  随着中韩两国经贸交往的扩大,贸易摩擦和纠纷也在不断增加,这种贸易摩擦有一部分是由于中国对韩国持续贸易顺差导致的贸易不平衡引起的,但最主要的还是由于韩国严重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所致。根据商务部发布的《2017年外国市场的行情报告》,2017年,韩国对中国的63种主要农产品实施配额管理,配额的关税率高达200%。自2017年起,韩国对23个品种的农产品征收“特别紧急关税”,其中包括绿豆、红小豆、荞麦、水参、人参种子、带壳花生、花生米等,韩语论文题目,而韩国进口的上述商品一半左右来自中国;韩国分别于2017年9月和2017年1月对中国出口的瓷砖和乙酸乙酯征收3年反倾销税。最近,韩国政府颁布的《海关法修正案》规定,包括红豆、黄豆、花牛等21种主要来自中国的进口量一旦达到规定的数量,将征收最高达到1067%的特别保障关税。除了关税壁垒外,韩国在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谷物、蔬菜、水果、水产品、畜产品、中草药等资源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上,采取以检验、检疫和安全标准为手段的进口限制方法,并在进口检验和检疫上对中国产品采取歧视性政策,如对中国农产品按6%的比率进行抽检,而对来自美国等国家的同类产品抽检率仅为3%。
  4中韩贸易合作的挑战与机遇
  4.1长期发展互补性贸易合作对两国贸易的制约
  中韩贸易合作初期,两国在资源禀赋异同的基础上选择各自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进行分工与交换。由于过分强调资源或生产要素的决定性影响,现阶段中韩贸易合作模式虽然呈现出一定的竞争性,但是总体上来说,还是以高度的互补性贸易为主。这使得中韩贸易合作的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合作领域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部分低端制造业。而且,较强的贸易互补性使得两国的相互依赖程度大大增强,一旦某国国内经济环境或者是贸易政策有所改变,会使另一个国家的经济受到作用。随着两国贸易合作关系的深化,长期国际贸易的结果是各国要素禀赋的价格趋于均等化,那么关于中韩来说,这种以要素禀赋异同为基础的国际贸易动力就会消失。所以,中韩贸易互补性合作具有内在的缺陷,不适合将其作为发展中韩贸易关系的长期战略。
  4.2外部区域环境的改善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局域经济集团化趋势的不断发展,东北亚地区日益重视国家和地区性的经济合作,如“东北亚经济圈”、“环日本海经济圈”、“环黄海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等设想接连出台,预示着东北亚地区多边经济合作有着广阔的前景。中韩两国同属于“环黄海经济圈”,韩语论文网站,并在这个经济圈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为促进中韩贸易关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另外,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化也会对中韩贸易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4.3韩国经济发展战略对中韩贸易关系发展的作用
  2017年以来,韩国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特点和面临的问题,制订并采取了一些中长期发展和政策方法:一是加强通商合作,积极开拓出口渠道,拓展市场外延,增加出口商品,其中构建“全球自由贸易协定网络”是李明博政府对外
  贸易的核心政策;二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增强国内经济活力;三是深度挖掘新的增长潜力,创造新的增长动力;四是促进地方经济持续深入发展,并实现地区均衡发展。五是加大力度开发并利用海外资源。韩国的FTA战略无疑会促进韩国的对外贸易并吸引更多的外资,这一方面将增进中韩两国的经贸关系,促进两国的贸易合作,但另一方面,韩国通过FTA扩大出口,有可能会作用中国在韩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加剧双方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韩国加大力度开发并利用海外资源的战略,可以促进中韩两国在资源开发利用各方面的合作,但随着世界能源储量的不断减少,中韩在资源方面必然会出现争夺,从而对中韩贸易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一定程度上的阻碍。
  5促进中韩贸易合作的对策建议
  5.1制定中韩贸易合作的长期战略规划
  从中韩贸易合作的新特点和面临的挑战来看,以传统的互补性为基础的贸易合作已经处于饱和状态,中韩两国在选择贸易合作领域时不能单纯依据当前的静态优势,而是应该根据动态比较优势由短期合作发展为长期合作、由个别领域合作发展到全面合作,把扩大贸易合作放到巩固与发展双边关系的高度去认识,将贸易合作由互补型转向战略型,将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付诸实施。
  5.2改善中韩贸易环境
  为了进一步促进中韩贸易关系的发展,改善中韩贸易环境是重中之重。两国应着眼于长远发展,从中韩经贸关系的大局出发,建立和加强贸易协调机制,尽可能的较少不必要的贸易摩擦。在出现贸易摩擦时,双方应该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不实行歧视性政策,不滥用贸易保障方法。一方面,韩国应该进一步取消对中国进口产品的歧视性方法,降低关税水平,增加对中国产品的进口,解决中韩贸易长期逆差的问题,改变两国贸易严重不平衡的局面。另一方面,中国应该进一步优化对韩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尽快从价格和数量优势转向质量优势,不能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
  5.3构建中韩自由贸易区
  根据中韩自贸区联合探讨报告,构筑中韩自贸区会显著推动中韩两国的经贸发展。可以提高中韩两国在地区和多边谈判中的地位(如APEC、WTO等),而且也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虽然启动中韩自由贸易区谈判面临着很多困难,但是中韩两国仍有必要积极推动中韩自由贸易区,这是因为中韩贸易区的建立对推动两国的贸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韩贸易区建成后,中国的贸易条件改善幅度将增长0.127%-0.154%,而韩国的贸易条件的改善幅度将增长0.939%-1.237%,韩国的贸易条件改善幅度远高于中国。另外,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可以推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甚至是东亚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有助于加快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亚洲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胡艺,沈铭辉.中韩贸易20年:回顾与展望[J].东北亚论坛,2017,(5):7279.
  [2]李圭泽.中韩贸易问题探讨[J].亚太经济,2017,(6):4345.
  [3]段婧,付喜明.中韩贸易:危机渐去[J].中国海关,2017,(4):8284.
  [4]李向平.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128144.
  [5]金英姬.韩国经济发展战略与中韩经贸关系[J].中国远洋航务,2017,(10):1822.
  [6]沈铭辉.中韩自由贸易区谈判何日启动?[J].中国经贸,2017,(7):2425.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