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韩文化产品贸易近况[韩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韩语论文 责任编辑:金一助教更新时间:2017-04-25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2017年是中韩建交十五周年,也是中韩文化交流年。自中韩建交以来,伴随着中韩两国贸易额的持续快速增长,然而,我国对韩文化产品贸易却存在着巨大的逆差,这不能不令人担忧。本着以中韩文化交流贸易双赢为出发点,结合韩国文化产业形成的一套成熟的运作模式,本文对我国加快发展现代化的文化产业,提出利用贸易中“文化营销策略”,通过战略性贸易政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等途径,来扭转中韩文化产品贸易逆差的近况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中韩贸易;贸易逆差;文化产业;文化产品
  中图分类号:F752.68 文献标识码:A
  
  一、文化产业与中韩贸易近况
  
  (一)文化营销是国际贸易中最基本的先行要素
  20世纪80年代,世界经济以制造业为中心,90年代,世界经济以服务业和知识为基础;21世纪则是以知识产权为基础的内容产业经济。文化产业能生产出更多的文化产品,适应现代的生活方式和状态,发现或者重构现代生活的意义,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这一产业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文化产业范围内的各产业相互联结,其“波及效果”会带动其他类别的产业。开拓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的营销要素基本上是一致的,无论是依据4P′S,还是依据4C′S原理来进行。但随着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单靠产品、价格等作为手段打开国际市场的策略越来越显得难行,而在国际贸易中“文化”逐渐突显出其重要性,成为基本的营销要素。韩国对外贸易的经验告诉我们:进军国际市场,需要文化先行。
  韩国商品近两三年来在中国市场上可谓是随处可见,这与韩国的文化大肆进入中国关系密切。“韩货”热销中国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先通过韩剧将韩国文化内涵传入中国,以《蓝色生死恋》和《大长今》为代表的多部优秀电视剧,形成了巨大的“韩流”, “韩流”威力带动了“韩货”的热销,包括现代轿车、三星电子产品、韩国美容产品、韩式生发产品等等,并通过电子产品扩散到饮食、美容、生发、医疗等多个产业行业。
  (二)中韩贸易逆差与“文化产业交流”贸易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货物贸易大国,然而,我国的文化产品贸易同韩国相比却存在着巨大的逆差,这不能不令人担忧。
  随着中韩双方贸易总额不断增加的同时,中方的贸易逆差数额也在逐年增大。根据我国商务部的统计,除去台湾地区不算,2017年中国与之贸易逆差最大的国家是韩国。总逆差417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21%。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中韩两国2017年双边贸易总额达1598.9亿美元,其中,中国对韩出口额为561.4亿美元,进口额达1037.5亿美元,逆差476.1亿美元。这意味着中方要动用更多的国际储备才能实现彼此间的贸易平衡。显然,这充分说明在中韩双方贸易发展所带来的利益分享中,中方的代价比韩方要大得多。
  据韩国文化观光部公布的《2017年韩国文化产业白皮书》指出,涵盖了韩国出版、漫画、音乐、游戏、电影、动画片、广播电视、广告、因特网及移动文化信息等10个领域的文化产业的市场销售额为50万亿韩元(按当年汇率约合437亿美元),约占当年韩国GDP的6%(世界平均是4%,中国是3%),比2017年增长13.3%,韩语毕业论文,远高于同期4.6%的经济增长率。韩国文化产业中主要门类比重是:出版业占37.8%,广告占16%,广播占15.5%,动画0.5%,漫画1%,数字教育及信息1.8%。2017年,韩国文化产业出口额为9.3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5.7%。其中游戏产业出口额最大,为2.614亿美元(占文化产业出口比重28%),比上年出口增长19.2%。按照韩国文化观光部的划分,韩国文化产品主要出口市场必然是韩流文化盛行的国家和地区。韩国政府把中国内地看作韩国文化产品最有潜力的市场,正大力推进韩国文化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已经成为其最大市场。韩国外交通商部指出,到2017年,韩国要力争出口到中国文化商品占10%的市场份额。
  
  二、中国文化产业低迷与对韩文化产品贸易逆差的原因
  
  (一)中韩文化产业比较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探讨中心副主任张晓明所说:“在文化产业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的国家如何发展,国家战略政策得法是关键所在。韩国的成功已经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1.在组织管理机制方面的比较
  韩国政府文化观光部设立的“文化产业局” 是主管文化产业的政府职能部门。文化观光部先后设立“韩国工艺文化振兴院”和“文化产业支援中心”。近年又将“文化产业支援中心”扩建为“文化产业振兴院”。由其全面负责文化产业具体扶持工作,同时侧重音乐、动画、漫画和卡通形象产业的发展。与原有的广播影像、电影、游戏等主管单位分工协作,推动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在总结以往运作情况的基础上,文化观光部为下属的文化产业振兴院、广播影像振兴院、电影振兴委员会、游戏产业开发院、国际广播交流财团5个部门组建“文化产业支援机构协议会”,旨在避免业务重复,加强信息交流,将原来分散组织的活动“大型化”、“集中化”,提高工作的整体效果。
  比较我国在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上领导和管理的近况:在这方面,作为主管一省文化产业发展最高领导的江苏省委副书记任彦申的《文化体制改革与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一文是最好的说明。文章将我国当前文化体制的弊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政事、政企不分,管办不分”、“二是国有文化资产被条块分割,上下分割,部门分割,资源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和效益低下”、“三是政府包办文化、公款消费文化、文化市场发育缓慢”。这些精辟的话可以说是句句说到点子上了。尽管当前在中国进行彻底的文化体制改革还困难重重,但是不在文化体制改革上下大力气,想绕开文化体制改革而另辟蹊径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2.在资金支持机制方面的比较
  韩国政府采取多渠道筹措文化产业发展资金,有目的、有重点地实施资金支持,在经费上确保文化产业的发展。2017年文化产业振兴院国家预算拨款、投资组合、专项基金共融资年上调9.1% ,进入“1兆韩元时代”,2017年达1兆1673亿韩元。随之,政府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文化产业预算由1998年的168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1878亿元,占文化事业总预算的比例由3.5%增长到约17.9% 。另外,韩国政府还通过设立多种专项基金,扶持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文艺振兴基金、文化产业振兴基金、信息化促进基金、广播发展基金、电影振兴基金、出版基金等。另外,它还通过运作“文化产业专门投资组合”以及利用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实行多种优惠政策来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
  在我国,由于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仅仅把文化视为宣传教育的工具等多种因素,关于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限制很大,虽然“从政策角度看,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松动”,但总的来说,当前我国文化公司投资渠道单一,资金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做的是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引导文化公司投资趋向,拓宽投融资渠道,为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注入强大的发展动力。
  (二)中韩文化产品贸易逆差的原因
  1.未将文化元素转化并进行经济化传播
  在对外文化贸易中,我们要求将中华文化产品推向世界,并在此基础上,向世界介绍、推出中华民族的精神。显然,因为其一旦被外国人所接受,则会加速文化产品乃至普通货物的对外贸易。然而,中国现在还没有能够将丰富的文化元素进行转化,生产出能够吸引人的、占领国际市场的文化产品,尤其是被人们广为接受的品牌性文化产品。文化部部长助理丁伟因此而痛心地说:中国文化产业无外贸!

  端午节成为韩国的,并成功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申请书写得清清楚楚:韩国的端午祭源于中国,但现在却凝聚了韩国的文化传统和精神。花木兰是中国的,但美国却把它拍成了电影,除了赚了3亿美元的票房收入,更将花木兰变成了美国品牌。三国演义是中国的,但在网络游戏中,却被日本开发成游戏软件,韩语论文网站,成了日本品牌。这些国家表面上以套用中国的历史故事为内容,实质上却在宣传自己的文化思想,从而使中国的文化元素变成他们的了。这种情况不仅造成了我国文化资源的浪费,更是摧毁了我们传统文化元素的核心内核,在思想和文化上对中国人的基因进行了改造。但我们至今没有表现出应有的警醒。
  2.货物贸易体系未能承担宣传文化元素的责任
  WTO《国际服务贸易分类表》将文化产品分为三大类近20项,中国国家统计局《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分类》将文化产业分为9个领域。从这些定义、分类中可以看出,文化产业涉及的面广、涉及到的传统产业多。可以这样说,没有传统产业的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将会受到极大的制约。中国货物贸易的总量毋庸赘言,但是货物贸易体系却没有能够对文化产品贸易做出应有的贡献。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从客观上来说,货物贸易与文化贸易分属不同的产业,两者的生产方式、产品形态、消费需求和方式等都不同,造成经营方式、贸易方式等都不一样。从主观上来说,重视文化娱乐活动,轻视文化贸易的现象严重;文化产业的投资回收期较长,也使从事货物贸易的人不大关心文化产品的生产和贸易;货物贸易的生产者可以就是经营者,但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却绝大部分不是经营者,这造成了利益的重新分配,也使投资者关于文化产品生产的投资兴趣减少。
  
  三、结语
  
  我们要敢于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用新的技术手段和形式进行包装和演绎。我们不怕这种文化资源有多古老, 只要我们与时俱进地加入现代元素就一定能使其焕发青春,这其实为我们大规模、高投入的制作奠定了好的基础。
  利用货物贸易体系进行文化产品的宣传和推广,商品生产公司应该培养、丰富产品的文化内涵,在产品开发、生产设计上与文化产业结缘、升级。具体来说,从商标设计到产品理念、营销模式,以至产业结构的调整、经营战略的重构、产品的升级换代等,都应该体现出文化内涵。这方面国内已经有了先例:海尔集团拍摄了近200集的《海尔兄弟》动画片,成功地宣传了中华文化思想和理念。如果生产公司在这方面仍然不自觉,那么在加工贸易、贴牌生产、跨国企业本地化等浪潮冲击之下,中国文化元素将迅速消失,更不要谈对外文化贸易了。
  文化资源是不会短缺的, 短缺的只可能是资本、技术和人才, 特别是那些有特别创意和高技术手段的人才是文化产品生产和贸易中最重要的, 而这些只能由大规模的企业和成熟的市场去培养。中国政府已认识到了文化贸易的重要性, 也开始有一些运作经验。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文化产业建设方向不变, 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就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倪军.“文化营销”是国际贸易中最基本的先行营销要素[J].现代商贸工业,2017,(7).
  [2]蒋晓梅.中国对外贸易的近况原因与对策[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
  [3]刘晓惠.国际贸易及贸易促进国际经济合作[J].现代商贸工业,2017,(3).
  [4]赵有广.我国对外文化贸易逆差及其原因略论[J].学海,2017,(10).
  [5]李怀亮.当代国际文化贸易与文化竞争[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7.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