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对华投资带动下的中韩产业分工与双边贸易[韩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韩语论文 责任编辑:金一助教更新时间:2017-04-25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一、韩国对华投资的总体情况
中国论文网
  自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韩国对中国投资经历了两次高峰。第一次高峰期是中韩建交之初的投资上升期。这次高峰顶点出现在1997年,当年韩国公司对华投资达到21.4亿美元。第二次高峰期是亚洲金融危机过后出现的全面扩大投资期。随着韩国克服金融危机、中国加入WTO,2017年之后韩国对华投资重新活跃,呈现明显的大幅上升趋势。2017年达到顶峰63.4亿美元。2017年以后由于中国沿海地区投资优惠政策逐步减少、劳工成本、环保成本上升等因素,韩国公司的投资项目与金额都出现下滑。2017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下滑更为明显。
  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区域是从北方向南方,韩语论文,从沿海向内地慢慢扩展。在投资初期,韩资公司主要集中在东北和山东,明显偏重于环渤海地区。投资中后期,华东地区比重明显增加,且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当前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已成为韩国在中国最大的投资区域。
  1992―2017年,韩国对华制造业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为81%左右,服务业比重仅为19%。在韩国对华投资的初期阶段,是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来降低生产成本的中小型公司为主体,对中国的投资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内需求的扩大,大型韩资公司越来越多地选择中国作为投资国。韩国对华投资的主体由中小企业逐步向大型公司转变。
  从投资动因看,韩国在华投资早期的主要目的是寻求中国廉价的劳动力,把中国当作加工基地,而产品以返销国内和第三方国家为主。服务于出口导向战略,韩国早期对华投资动因为“成本导向”。当前韩国公司尤其是大型公司在华投资策略正在由“成本导向型”转变为“市场导向型”,进入中国市场、扩大市场份额成为在华韩资大公司投资的主要动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广阔的市场前景将对韩国公司产生更大的吸引力。未来以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的“市场导向型”投资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
  二、韩国对华投资与两国产业分工
  (一)韩国对华投资助力形成中韩互补型的产业分工结构
  韩国自上世纪60年代确立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以来,整个产业结构以重化工工业为主,造船、汽车、半导体、石油化工、IT等产业均在世界上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
  从韩国对华制造业投资的行业分布来看,首先,电子零部件、电脑、影像、音箱和通信装备制造业成为韩国对华制造业投资比重最高的行业,超过四分之一。其次是汽车和拖车制造业,此外化学制品、金属加工以及机器和装备制造业也占较高比例(见表1)。总体来看,韩国通过对华直接投资实现产业转移,将劳动密集型产业与相对低端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加工组装环节转移到中国。在华韩资公司形成以劳动密集型的轻纺产品和加工组装型的电子通信产品、汽车产品为主的结构。
  这种投资结构更进一步促成中国处于产业分工的劳动密集型,但同时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的阶段;韩国则处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同时向高新技术产业升级的阶段。从整体看,中韩属于互补型的产业分工。
  (二)中国处于互补型产业分工的低端地位
  中韩互补且各处与不同层次的产业分工模式,可以通过两国间贸易的比较优势产业体现出来。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笔者计算了2017―2017年中韩产业间贸易指数①,以及各类产品在中韩贸易总额中的比重。表2中列出了中韩产业间贸易中国具备优势的产业。可以看出,中国对韩国贸易的比较优势产业主要是以动植物产品、食品饮料、木制品、矿产品等资源密集型产品型或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中国优势产业对韩国贸易的比重不高,只有木制品和矿产品相对较高,2017―2017年以上8类产业在中韩进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均不足5%。
  表3中列出中韩产业间贸易韩国具备优势的产业,以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包括塑料、橡胶制品以及光学、医学仪器、钟表乐器等。韩国优势产业对华贸易额占总贸易额比重明显高于中国优势产业的贸易比重,2017―2017年该比重分别为18.84%、15.27%、18.27%。
  从中韩产业内贸易的情况看,根据韩国贸易协会数据,2017年中国从韩国进口商品中77.8%是零部件、工业用原燃料以及润滑油等半成品,其中进口零部件占34.4%;进口最终产品仅占21.4%。2017年,中国对韩国出口的半成品也达到了63.6%的比重,但其中主要是工业用原材料占41.4%,零部件占20.7%,出口最终产品比重为30.4%。虽然中韩贸易双向中都有相当比例的零部件,但零部件贸易具有较为明显的垂直产业内贸易特征。
  当前在制造业领域,中韩的部分产业都具备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特征。但由于两国存在技术差距,尽管产业结构相似,韩国居于分工的高端,中韩间形成垂直分工,这种分工将在一定时期内持续。
  三、韩国对华投资与中韩双边贸易的关系
  (一)韩国对华投资推动了中韩双边贸易
  韩国通过在中国进行直接投资,一方面保证了其原有的国际市场不丧失,同时也可以满足其国内需要。韩国对中国直接投资主要是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的加工贸易。首先从韩国进口原材料与零部件,产品在中国加工好以后,部分返销韩国;因此韩国对华直接投资对中韩进出口贸易有明显的拉动影响。
  从两国贸易产品构成看,韩国对华投资的行业结构与两国间贸易活动的主要行业相一致,显示了韩国对华投资对中韩贸易的拉动影响。按照SITC分类,中韩贸易主要集中在3类矿物燃料、润滑油以及相关原料,5类化学成品及相关产品,6类按原材料分类的制成品,7类机械及运输设备和8类杂项制品等五大类产品上,这与韩国对华制造业投资的主要行业是基本吻合的(见表1)。
  (二)韩国对华投资带动了中韩产业内贸易
  韩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带动了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中韩两国之间的贸易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相互之间产业内贸易的情况。
  笔者根据中国海关数据计算了中韩产业内贸易指数②,以及各类产品在中韩贸易总额中的比重(见表4、表5)。
  结合表1中中韩投资的主要制造业行业:电子零部件、电脑、影像、音箱和通信装备制造业,汽车和拖车制造业,化学物质和化学制品,韩语论文,金属加工制品,机器和装备制造业,输装备制造业等,可以看出,中韩两国产业内贸易的主要产品与中韩投资的主要行业具有较高的吻合度。
  总体来看,中韩产业内贸易大多由韩资公司完成,产业内贸易的主导方式是加工贸易,韩国通过对华直接投资更多地出口零部件和中间品,在中国实现加工与组装并进口最终产品。韩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虽然带动了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但在生产环节的分工上仍侧重于中国的劳动力优势。中国仍然是以劳动力优势参与到这种更加专业化的国际分工之中去的。
  (三)韩国对华直接投资造成中韩贸易发展不平衡
  自建交以来,中韩双边贸易迅速发展,韩国对华出口额成倍增长,而中国则连年严重逆差,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多年来,韩国是我国贸易逆差形成的第二大来源地。对韩贸易逆差大幅度增加的原因主要有: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韩国公司对中国直接投资的增加,中国从韩国的进口原材料、技术及设备迅速扩大;在双边贸易中垂直产业内贸易起主导影响,中国从韩国进口的原材料部分被加工成制成品后,大部分出口到欧美市场,小部分返销韩国。
  
  ①产业间贸易的计算和比较优势的判断使用净出口比率(ratio of net export, RNX)公式:
  RNXi=(Xi-Mi)/(Xi/Mi)
  其中,Xi――产品i的出口额;Mi――产品i的进口额。当净出口比例的绝对值大于0.5时,则判断该产业为优势产业。
  ②产业内贸易的计算使用格鲁贝尔――劳埃德测定公式:产品i的产业内贸易指数:
  Ai=1-(|Xi-Mi|)/(Xi/Mi)。本文认为产业内贸易指数大于0.5,表示该产业内存在大量的产业内贸易,总体上则属于产业内贸易。
  (郝洁,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经济探讨所副探讨员、博士)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