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和”的思想是中韩传统文化精髓之总纲(2)[韩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韩语论文 责任编辑:金一助教更新时间:2017-04-25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体、百姓与政府、人与自然等方面的和谐关系。儒学要求个人通过道德修养融入集体当中,通过维护集体利益来实现个人价值,因此有所谓“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尚书・周官》)、“苟利社稷,则不顾其身”(《忠经・百工章》)等说法。注重集体,也就成为了东方文化的显著特点。至于建立百姓与政府的和谐关系,关键是要树立并实践以“爱民如子”为特征的“以德治国”理念。所谓“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卦》),“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韩语论文范文,“行仁政而王”(《孟子・公孙丑》),“为政不以礼,政不行矣”(《荀子・大略》),“国之命在礼”(《荀子・天论》),“爱民者强,不爱民者弱”(《荀子・议兵》),“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礼记・天学》)等说法,即对“为政以德”、“以德治国”的理念作了全方位的注解。儒学、道学、佛学等中国古代思想流派均认为,自然和人是一个整体,相互依存、并行不悖,强调自然界的运行有其内在的规律性。《礼记・中庸》中论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孟子・尽心》中论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荀子・天论》中论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老子》中论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都是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经典论述。另外.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中国古代还被概括为“天人合一”与“天人感应”等学说。现代中国学者钱穆认为,“天人合一”与“天人感应”学说“是中国文化对人类的最大贡献”[2](p93)。
  不过,中国传统文化中虽然强调“贵和”,但也强调“和而不同”。该命题出自《论语・子路》,即孔子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据《国语・郑语》记载,这种“和而不同”思想可追溯到西周末年的郑国史伯。史伯告诫郑桓公勿学周王“去和而取同”。他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意思是说,“和”能使万物生长,“同”则不能产生任何新事物。史伯还以五行相配生成万物,五味相调以成美味,六律相和以成悦耳音乐的道理来说明他的“和而不同”的准则[8](p488)。《左传・昭公二十年》记载,春秋齐国晏婴以“和羹”、“琴瑟”为例,进一步阐明了“和”与“同”的异同。齐侯问:“和与同其异乎?”他说:“异。和如羹焉,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焯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意思是五味调和,有各种材料才能调出滋味,乐曲声音要有轻重缓急长短才能相成相济与和谐。这说出了“和而不同”的个中滋味和美妙之处。
  
  三、韩国“和”文化与中国“和”文化的一致性
  
  据2017年lO月24日《中国青年报》的《韩剧的温情抓住了中国人的心》一文称,央视一索福瑞企业一份《从收视率看韩剧之热播》的探讨报告指出,2017年,在中国电视台649部引进电视剧中,有107部来自韩国,占总数的16.5%;央视电视剧频道有57%的引进剧来自韩国。包括《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看了又看》《天国的阶梯》《玻璃鞋》《白雪公主》《人鱼小姐》《黄手帕》《加油!金顺》《1%的恋爱机会》《浪漫满屋》《巴厘岛的故事》《爱在哈佛》《新进社员》《时尚风云七十年代》等在内的韩剧受到中国观众的热捧,到了令人惊讶的地步。韩剧之所以热播中国,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它们大多很好地体现了中国观众十分熟悉的“和”文化精髓。像《看了又看》《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等阐发了大家庭成员之间孝敬父母、夫妻恩爱、互相关爱等有关家庭伦理;而《人鱼小姐》《黄手帕》《加油!金顺》《大长今》等则尽情地宣扬了谦逊、恭敬、执著、坚毅、乐观、隐忍、自强不息等高尚品质。所有这些都是“和”文化的发扬与光大。其实,综观韩国的历史和现实,不难发现,韩国“和”文化与中国“和”文化存在渊源关系,且韩国以一种独特的现代方式保存并发展着中国的“和”文化传统。
  一直以来,韩国十分推崇中国的儒学,且较多地选择了中国儒学中的“和”、“仁”、“义”、“理”、“性”等这些抽象的、形而上学的终极层次的内容。这与日本儒学更多注重吸收“忠”、“信”等具体实用的中间层次的道德准则明显不同[9]。新罗时代的学者元晓(617―686)强调的“和诤”思想,是一种既坚持准则,又对争执双方抱有深切关爱与理解态度的思想,接近于中国先秦时代即提出的“和而不同”思想[10]。李氏朝鲜的郑梦周(1337―1392)和郑道传(?―1398)、权近(1352―1409)等哲人极力推崇蕴涵丰富“和”文化的“朱子学”。16世纪的李退溪崇信朱子,致力于以“朱子学”为基础构建人间社会的伦理道德秩序。17世纪的宋尤庵尊崇朱子,极端排斥异端,伸张春秋大义,成为完全超越民族、国家的文化普遍主义者。除了宋尤庵之外,还有许多古代和近代的韩国学者“把对中国朱熹的虔信和忠诚,看作是道德律令,对朱熹理学这一正统的宗教性敬畏超过了对本国的忠诚和情感……儒学也因此成为一个真正超越国界的普遍性文化”[11](p368―370)。
  今天,以“和”文化为特征的韩国文化不仅在韩剧中得到普及,而且还与中国一样,作用到韩国人对构建世界秩序的认识。例如,韩国哲学界很早就提出了建立在东方文明基础上的和平发展观。1994年11月,时任韩国总统的金泳三,针对新加坡政府白皮书和新加坡资政李光耀对于“社会第一,个人第二”的“亚洲价值”论述,提出“全球价值”观念。他说:“我们的文化和思维方式必须配合全球化。我们一方面要保留我国传统文化的固有价值,一方面要使之与方兴未艾的全球化文化兼容并存。”[12]体育今天报社韩中文化探讨所所长金映豪先生曾提议:“韩中两国可以就文化与感情上的共同点、相通性来抵制西方文化对亚洲文化的冲击,保持亚洲文化的传统,并一同将亚洲文化推向世界,传播亚洲文化的精髓。”[13]很显然,最值得传播的亚洲文化精髓就是“和”文化理念,因为这对构建“和谐世界”最有借鉴意义。
  在中韩的历史长河和现实生活当中,无论涉及何种思想、何种领域、何种人士,都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与“和”这个词联系起来。在中国,“和”以及与此相关的“和谐”、“和合”等字眼及其表达的思想内涵是学者和百姓们谈论和实践得最多的东西;在韩国,我们仅从韩剧中就可以看到韩国传统文化中“和”因子的无所不在,而且与中国“和”的因子一脉相承。因此可以说,“和谐”思想是中韩传统文化中最具作用力的精神财富,是中韩传统文化精髓之总纲。今天,要建设中国的“和谐社会”和全球的“和谐世界”,中韩传统的“和”的思想有着无穷的生命力,值得中韩两国学者和两国人民不断发掘,认真审视,并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进行广泛传播。
  
  [参考文献]
  [1][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2卷[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75.
  [2]徐远和.中韩传统思想与现代化[J].当代韩国,2017,(3).
  [3]陈刚.弘扬和谐传统,建设和谐世界[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7,(4).
  [4]冯来兴.中国传统“和合”文化与构建和谐世界[J].江汉论坛,2017,(5).
  [5]张英杰,徐惠茹.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儒学底蕴[J].学术交流,2017,(7).
  [6]张立文.中国和合文化导论[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2017.
  [7]钱穆.中国文化对未来人类可有的贡献:中国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8]邬国义,胡果文,李晓路.国语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9]潘畅和.日韩儒家文化背景比较[J].日本学刊,2017,(3).
  [10]魏常海.以“和诤”思想为中心看中韩传统思想与现代化[J].当代韩国,2017,(4).
  [11]黄炳泰.儒学与现代化――中韩日儒学比较探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
  [12]朱鸿召.自由、人性、唯美与东方文明理想――韩剧流行的社会文化根源[J].社会观察,2017,(12).
  [13]立正.同源・理念开放・合作双赢[J].人民论坛,2017,(1).
  
  [责任编辑:清 水]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