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新加坡与韩国公民教育中的儒学精神[韩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韩语论文 责任编辑:金一助教更新时间:2017-04-25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作者简介:许静(1988.08- ),韩语毕业论文,女,河南驻马店人,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院2017级探讨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探讨方向:公民教育
中国论文网
  摘要:新加坡韩国这两个国家在经济建设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在道德建设方面都极为重视东方传统的儒家精神的教育,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略论新、韩两国儒家精神教育之间的差异,从中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新加坡韩国儒学精神;启示
  一、新加坡与韩国公民教育中的儒学精神
  (一)新加坡公民教育中的儒学精神
  新加坡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儒家伦理编成教材在学校里正式开设《儒家伦理》课的国家。“在吸收西方先进文化的同时,必须继承和保持东方文化中的有利因素,以取得平衡,抵消西方文化中的腐朽部分。”新加坡政府选择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儒家伦理作为对国民实行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忠孝仁爱礼义廉耻”这八德目,已经成为新加坡的“治国之纲”和社会道德标准。他们认为儒家提出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思想和“修己安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思想是针对人生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而提出的人生哲理;仁爱、忠恕、善恶、义利、孝顺、谦虚、诚信、勤劳、节俭等儒家提出来的品德,应当加以发扬光大,以实现其现实意义。
  (二)韩国公民教育中的儒学精神
  我们都知道,我国的儒家思想注重“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理念,提倡“苟利国家,不求富贵;苟利社稷,则不顾其身”的整体主义准则,于是在韩国文化中非常强调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尊重个人利益的同时,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儒家精神主张的和为贵,“爱人者人常爱之,敬人者人常敬之”,要求人们以“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外平成”的“五典”促进人们之间的和谐,以“礼”和“仁”来协调公共生活领域内的和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提倡在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中要对他人尊重和友善。
  二、新、韩两国应用儒学精神的差异
  (一)两国儒学精神的相同之处
  首先,在教育内容上两国都结合了本国的历史和国情,并赋予儒家精神以现代意义。新加坡在借鉴儒学精神上剔除了传统儒学中带有强烈封建性色彩的学说,赋予其符合现代生活的内容和形式,以适应其道德建设的需要。新加坡的《儒家伦理》教材,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现代化的特色,它所贯彻的基本精神是“把适合我国社会的儒家伦理价值观念灌输给年轻的学生”[1]儒家思想在韩国深入人心,但儒家伦理进入韩国文化,并影响于学校德育是接受了韩国文化的改进和受到学校德育的相应选择的结果。一方面儒家伦理的某些部分被删去、被改写,或在中国被强调的东西而在韩国不被重视;另一方面儒家伦理的某些东西已根据韩国实际被重新阐释。[2]
  其次,两国都相当重视儒家伦理道德教育新加坡政府认为,儒家的许多伦理观念仍适用于今天的社会,并赋予了它新的内涵。1982年2月,新加坡政府宣布在中学施行儒家伦理课程,作为中三中四学生的选修宗教课程之一。1985年《儒家伦理》教材正式出版,开始在全国各地通用。除了《儒家伦理》课教材,新加坡还出版了一大批道德文明教育的通俗读物;1990年还出版了一部英译《三字经》,该书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了《儿童道德丛书》。在韩国儒学自一千多年前传入之后,便成为维系韩国社会发展和民族自立自强的崭新民族精神气质的力量。韩国人把这种体现韩民族精神的儒学作为教育的基础和学校德育的主体框架,通过德育,使儒学反影响于韩国文化建设,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有强烈民族意识的韩国人。[2]
  (二)两国儒学精神的不同之处
  一方面,在内容上侧重点有所不同。传统儒学中的“八德”即“忠孝仁爱礼义廉耻”是新加坡推广儒家伦理的核心内容。但新加坡政府结合具体国情,赋予其新的内涵:例如所谓“忠”,不仅包括爱国,爱校,以校为荣,韩语论文网站,还包括敬业乐业;“孝”就是要孝敬父母、尊老敬贤;“仁”与“爱”不仅包括爱人还包括爱己(自尊)、爱物;“礼”和“义”不仅包括尊敬别人、尊敬老师、尊敬长辈,还包括守法;“廉”就是为官的德行;“耻”就是指人们的耻之心,号召国民堂堂正正做人,为社会进步、富国强民做贡献。韩国的道德建设与道德教育的重点,则是“八德”中的“三德”忠、孝、礼。韩国学者与学校仍然教育国民认识父母对子女的亲爱、子女对父母的孝敬,这种双向的责任与义务,是家和万事兴的基础。在家尽孝,于国才能尽忠,突出“孝道”在道德规范体系中的基础性及其时空超越性。
  另一方面,两国的伦理道德教育在具体途径上有所不同。新加坡注重法纪教育,坚持德法兼施。其思想政治教育有亲切感人的理念和口号来号召大家,另外政府则也通过法治和社会引导的方式,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而韩国则在日常生活当中实行潜移默化的儒家伦理道德教育。这可以从相似的民间节日以及习俗风情中深刻地感受到。韩国多用阴历,其传统节日如正月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观灯节、五月端阳节、七夕节、中秋节等都同中国节日相同。
  三、新、韩两国应用儒学精神带给我们的启示
  (一)结合现代社会需求对儒家精神去粗取精,继承发展
  与新加坡和韩国一样,我国同样面临着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碰撞。新加坡和韩国批判地弘扬儒家文化,很好地解决了东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我国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更应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积淀,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价值观念,这其中有糟粕,也有精华。正如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所说,儒家思想是两种哲学,即政治儒学和人生伦理。政治儒学是为古代君王制度的合理化作辩护的,人生伦理规范了个人的日常言行举止。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其加以区分,去除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封建性糟粕,并结合当今时代发展的新特点,不断充实新的内容。
  (二)赋予“忠”以时代意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新加坡和韩国虽然在内容上都根据本国的国情和历史对儒家精神“八德”有不同的解释,但是两国的明显共同之处就是强调“忠”即爱国。新加坡是多种族国家,它结合自身特点采取各种方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突出强调国家和社会利益,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激发了民族自豪感,鼓舞了各民族人民为新加坡的文明进步和团结奋斗,充分体现了爱国主义的感召力。韩国则属单一民族,因而把国家看成是一个大家族,不仅把忠孝一致作为儒教的行为模式,而且强调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安国立命的伦理纲常,使青少年以及所有的公民都从中强烈地感受到浓厚的道德熏陶和民族精神感染。我国在加快进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也要一如既往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要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从小树立国家意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之中,当前的近况急需构建和谐社会,而公民教育所起的力量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一环。公民教育培养具有责任意识、道德意识和法制意识的现代视野的公民,因而对促进社会进步、个人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充分利用我国传统的儒家所宣扬的精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国的公民教育所用。(作者单位:郑州大学)
  参考文献:
  [1]张立文、李平主编.中外儒学比较探讨[M].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
  [2]冯增俊.儒家伦理与韩国学校德育[J].东方文化,2017年第5期.
  [3]陈立思.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王殿卿.在韩国感受中国道德[J].思想理论教育,2017年第5期.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