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失败的经济原因》-德语论文免费下载[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3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解析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失败的经济原因》-德语论文免费下载

摘要:对于《解析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失败的经济原因》的德语论文免费下载:第二次世界大战法西斯德国的失败,除其发动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失道寡助,遭到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及其人民同仇敌忾地坚决抗击外,其国内经济管理体制混乱、资源匮乏、劳动力严重不足以及盟军对德国的大轰炸是其最终无法支撑战局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失败;经济原因

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除了军队的数量和质量、指挥艺术和士兵的斗志,更重要的是作为战争后盾的经济实力。恩格斯说:“暴力的胜利是以武器的生产为基础的,而武器的生产又是以整个生产为基础的,因而是以‘经济力量’,‘以经济情况’,以暴力所拥有的物质资料为基础的。”[1](P206)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最终战败,除其战争性质的终极决定影响外,还因为德国经济自身的一些重大问题,如经济管理体制混乱、本土资源严重不足、劳动力短缺以及盟军空袭的作用等。本文重点对以上问题作一些研究。

一、经济管理体制混乱

希特勒上台后,试图在经济上建立一套完备的管理体制。1933年7月,希特勒政府成立了“德国经济总会”,成为纳粹政府头几年中领导经济的最高权力机关。1934年11月,经济总会颁布《德国经济有机建设条例》,正式把德国经济合并为6大经济组,同时全国按区划分为18个经济大区,每个省区内设经济院。在经济大组下设44个经济组,经济组下又分350个专业组660个专业小组。其中不设经济组的手工业大组,其下直接设有52个全国性行会联合组、15000个行会和70个区手工业会。工业经济大组是由31个经济小组包括131个工业小组和137个工业分小组组成,属于这些小组的还有代表一个工业或一个工业部门的332个地区小组,形成了从上到下的生产管理体系。[2](P709)每一行业和每个公司所需的原料、燃料、资金,每个公司的生产安排、产品销售、价格高低都由这些组织进行调节和干预。纳粹政府希望通过这层层组织把经济生活中的各行业完全掌握在手中。在经济管理领域中,希特勒也推行“领袖准则”,严密控制各种经济管理机构,干预一切经济生活。1934年1月2日,德国政府颁布的《民族劳动制度法》明确规定公司主是公司的领袖,是拥有全权的统治者。工人被定为公司领袖的下属,只应对公司领袖“保持忠诚”。国家经济管理机构最高组织的首脑由希特勒亲自任命,下一级由希特勒任命的“首脑”任命,上一级的“首脑”任命下一级的“首脑”,而下一级的首脑对上一级的首脑负责。这样,一级一级的负责制,纳粹政府就达到干预一切经济的目的,这种管理模式看起来似乎非常严密。但是,希特勒并不是一个经济专家,而是一个政治赌徒。他创设的经济管理体制庞杂重叠,各部门之间权责混乱,矛盾重重,相互争夺激烈。战前,希特勒的经济管理机构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属于调节和管理的业务性质的经济管理机构,实际起行使政府职权影响;一类是具有行政权力性质的管理经济的政府机构,权力很大;一类是控制劳动力和部分生产资料所有者的管理机构,后来逐步发展成强制劳动者从事军工生产和服务生产的机构。这些机构看似各施其职,但是各管理机构之间,在经济政策的措施和权限上不统一。如“四年计划”全权总代表的戈林与经济部长沙赫特就在一些重大政策上发生了矛盾。戈林主张快速发展化学合成原料的生产,而沙赫特则反对,认为这样会过度增长财政开支,并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结果是沙赫特被迫辞职,德国失去了一个真正懂经济的专家。德国的经济与工业组织系统复杂,各部门职责重叠。戈林及其四年计划部接替沙赫特独揽经济大权,但经济部仍继续存在。1940年3月托特在负责劳动部的同时担任了第一任军械部部长。但是所有军火生产的方针和重点均由武装部来负责。托马斯是最高统帅部战时经济和军备局局长,负责陆军军火生产的政策与协调工作。空军总部和海军总部负责空军和海军军火生产的政策。可见德国军工业发展的领导组织体制混乱,职责交叉。由于缺乏宏观决策的统一性,因而军工生产重点变化无常。法国沦陷后,德国以装甲和陆军军火为重点的生产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变化。十八个陆军师转业到空军、海军,军工部门全力为攻打英国作准备,陆军军火生产被放置一边。当希特勒的注意力转向东线时,空军和海军军火生产又退到次要位置。这种政令不一、管理混乱的情况到1942年施佩尔任军需部长时才有所改观。他对德国不合理的工业管理体制做了部分调整,戈林及其四年计划部逐渐被撇在一边,托马斯及其军事经济和军备局脱离了德军最高统率部,绍克尔负责的劳动部门纳入施佩尔的权力范围之内。尽管希特勒把军需生产的大权交给施佩尔,但其他纳粹党头目们为扩大自己的势力,仍然想方设法插手军备生产,纳粹党卫军头目希姆莱就是其中之一。1943年7月,德国开始生产远程火箭V2,希姆莱就获得希特勒同意V2生产由集中营的犯人承担。这样,施佩尔“不得不同党卫军的领导一起制订共同管理的公司--—后来被称为‘中央工厂的方针’”。施佩尔认为,“建立一个隶属于党卫军的大型火箭工厂的命令,破坏了我们在生产上独立工作的准则。”[3](P400-401)没有统一而有效的军需生产管理,必定会造成军需生产的负面作用,阻碍军备工业乃至整个经济的有序发展。德国经济管理体制的混乱、重叠以及职责不明都是由纳粹党的阶级本质决定的,再加上作为政治赌徒的希特勒,只把经济作为他实现称霸世界政治野心的一种手段。经济管理体制的混乱严重作用了军事工业和战时经济的发展,成为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本土资源严重不足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