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的角度来看, 这两句只是普通的陈述,很少有人能意识到“in Vergessenheit geraten”(陷入被遗忘的境地)及“in t觟dlicher Gefahr”(处于致命的危险中)都是隐喻现象。 认知语言学家从形态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以及原型范畴理论出发,认为隐喻在认知语言 中 是 一 个 常 见 的 现 象 . George Lakoff 和 MarkJohnson (1980) 在他们的经典着作 Metaphors we liveby 一书中提到,除了根据现实的场景 、根据上下文构成的一次性的意象隐喻之外还有大量的规约隐喻。这些规约隐喻是基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现实世界划分和概念感知的方式。 隐喻的概念化过程如此常见,以至于我们经常没有意识到隐喻的发生。在上文的例子中使用了一个表示地点的介词“in”. “in”常用来表达身处一个可以感知的空间或是一个容器里,而在例子中,可能很多人没有意识到,“Gefahr”和“Vergessenheit”被比喻成了一个表示空间意义的概念。 爱情、愤怒这样的情感状态被概念化,加以“容器”的概念。 Lakoff/Johnson 将之称为概念隐喻,这种概念隐喻在语言表达中常常出现,和表示状态的词汇连用。 他们在书中以“States are containers”为例。 人们不仅仅可以身处这种状态,还可以进入或出自这种状态,这时通常会使用其他介词。 “时间”也是一个类似的例子, 常被赋予空间概念。 如 “Wir arbeiten denganzen Tag über”(我们工作了一整天)。 三、隐喻的理解机制 通过这一机制,一些难以感知的概念,如“时间”,通过多个具体的源域被概念化,得以形象地表达。 在语言层面上,就是使用源域的一些表达方式。 如使用空间概念“Zeit ist Raum”. 另一种常见的与时间有关的概念隐喻是“Zeit ist Geld”.概念隐喻还具有相当的能 产 性 . 如 “Zeit ist wertvoll, kurz, verschwendet,erspart…” 隐喻可在两种分属不同类别、通过一些相似性或是类比关系联系在一起的事物之间架起认知的桥梁。 例如“Das Verm觟gen w觌chst”(财富在增长),就把金钱与植物联系在一起。 另一个经典的隐喻实例:“DerMensch ist ein Wolf”(人类就是狼), 则在人类与动物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隐喻为抽象概念的理解提供了一种新的认知方式。 四、外语课上的隐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