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学隐喻理论还可以用在词汇教学方面,帮助目标群体更好地掌握词汇。这里不得不提到词汇场理论(Wortfeldtheorie)。 早在 20 世纪 30 年代,Jost Tri-er---词 汇场理论的创始人 ,就发现 ,词汇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所谓的意义场(Sinnbereich)中不断地发展其意义。 此外,Trier 还认为:“扩张的不是单独的词汇,德语论文题目,而是整个意义场的隐喻表达。”(Jost Trier,1934:195)之后 Harald Weinich (1976)在其隐喻理论里承继了这一理论,并提出了“意象场”的概念(Bildfeld)。 在隐喻中,一个给出意象的意义场与一个接收意象的意义场通过类比行为互相结合在一起(Weinich,1976:87)。 这一理论对外语教学极有启发意义,因为语义场和相应的“词汇集”(lexical sets)关于词汇学习来说具有核心意义。根据探讨表明,词汇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基于概念关系而彼此结合,应该以词汇场的形式被教授、被记忆。在此理论的基础上,一些教育学家设计了所谓的“思维导图”(mind maps),或是一些将意义相关的词汇联系在一起的心智导图。 Weinrich 的 意象场理论完全可以应用在词汇学习上,因为词汇场可以通过意象场得以形象化。 形象化(Visualisierung)对词汇学习来说是一种经过验证、行之有效的语义化手段(Kieweg,2002:6)。 通过一定的想象,人们可以借用一些具体的、容易感知的源域将隐喻中使用的类比形象化。例如人的身体器官就常常被用来类比一些较抽象的概念。身体这一词汇场极易形象化,因此在德语基础教学中常常使用图片的形式来教授或复习表示身体各个部位的词汇。身体部位还常常被用做一些隐喻表达以及认知范畴的源域,几乎所有的身体部位词汇都有隐喻的用法。 隐喻意义可以被词汇化, 在词汇化的过程中,一个单词的含义在隐喻类比的基础上得以延伸,我们把这个现象叫 做隐喻延伸 (metaphorische Extension)(Ungerer/Schmid,1996:119)。 在语义转移的过程中 ,一些特征被转移到目标域的物体上。 很多情况下,这种类比过程是可见的, 可以通过类比教授学生新单词,或是借此形象化单词的意义。 例如“头”和“脚”就可以用来比喻物体的上部和下部。如果在行为导向的课堂上(handlungsorientierter Unterricht)能够设计环节让学生们自己发现类比的机制,例如设计游戏让学生们从一个卡片盒里取出写有身体词汇的卡片,贴在相应的物体上,会让词汇的学习过程更有意思,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如:“Arm einer Stuhl”(椅子的扶手),“Kopf eines Briefs”(信首) 等。 而英文中身体部位的隐喻 类 比 更 为 丰 富 , 如 :neck of bottle,nose of gun,tongue of shoe,mouth of volcano 等等。 有时,隐喻需要与其他词结合在一起,在上下文中才能获得含义。 如当听到“sonnig”(阳光明媚的)这个词时,我们不能断定指的是本义还是比喻义。 但如果“sonnig”与上下文结合,如“eine Person mit sonnigerStimmung”(一个心情愉悦的人) 读者就能立刻判断出来,这里是指的比喻义,用太阳来比喻人,用太阳照射的特征比喻人散发愉悦的心情。有些隐喻不是通过单个的单词来表达,而需要结合其他的词汇。 这样的情况我们称之为“词汇搭配”,即一些常被连用的词组。 “sonnige Stimmung”不 是个别例子 , 其实我们能找到许多从“天气”这一源域出发的隐喻表达。天气词是学生十分熟悉的词汇,德语论文题目,因为它是具体的、易于感知的源域。教师可以设计课堂游戏先教授这部分词汇的原始含义,然后引入其比喻义。 如从网上下载天气图(如图三),准备一些小卡片 ,在卡片上写上表示天气的词汇,然后要求学生将卡片贴在天气图上表示相应天气的示意图旁边。通过这样的教学措施可以将天气词汇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这些单词。 以这种方式教授表示天气的词汇时,(如一些形容词 sonnig, warm, eiskalt, stürmisch 等),教师首先应该引入其本义,然后再通过与其他词的结合,构成一些常见的词组, 导出天气词除了本义之外的比喻义。 例如可以将天气词与情感表达结合在一起。如下面的练习形式:(Lazar,2003:102)练习:找到与天气词搭配的名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