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5-6 摘要 6-7 Abstract 7-8 I 序论 15-40 1.1 探讨目的和必要性 15-20 1.1.1 探讨目的 15-18 1.1.2 探讨的必要性 18-20 1.2 文献探讨概述 20-30 1.2.1 请求言语行为 20-23 1.2.2 拒绝言语行为 23-27 1.2.3 “请求-拒绝”对话 27-30 1.3 探讨设计 30-38 1.3.1 探讨对象 30 1.3.2 探讨措施 30-34 1.3.3 探讨过程 34-38 1.4 探讨的创新点 38-40 II 探讨的理论背景 40-65 2.1 言语行为理论 40-54 2.1.1 言语行为的分类 40-47 2.1.2 言语行为的话语结构 47-49 2.1.3 言语行为的策略使用 49-52 2.1.4 言语行为的表达手段 52-54 2.2 对话略论理论 54-65 2.2.1 对话的定义 55-58 2.2.2 对话的结构 58-62 2.2.3 对话的原型 62-64 2.2.4 韩国语“请求-拒绝”对话的略论框架 64-65 III 韩国语“请求-拒绝”对话移动连续体略论 65-87 3.1 对话展开结构和对话原型再建 65-73 3.1.1 对话展开结构再建 65-68 3.1.2 对话原型再建 68-73 3.2 表达策略和实现手段 73-87 3.2.1 预备对话移动 73-75 3.2.2 核心对话移动 75-86 3.2.3 后续对话移动 86-87 IV 学习者实际对话探讨结果略论 87-110 4.1 使用结构略论 96-101 4.1.1 对话移动使用情况 96-97 4.1.2 对话展开结构 97-99 4.1.3 核心对话类型 99-101 4.2 使用策略略论 101-108 4.2.1 预备对话移动连续体 101-103 4.2.2 核心对话移动连续体 103-107 4.2.3 后续对话移动连续体 107-108 4.3 使用手段略论 108-110 4.3.1 预备对话移动连续体 108-109 4.3.2 核心对话移动连续体 109-110 4.3.3 后续对话移动连续体 110 V 学习者实际语用偏误略论 110-127 5.1 语用偏误的定义和类型 111-112 5.2 学习者实际语用偏误略论 112-127 5.2.1 语用语言偏误 114-120 5.2.2 社交语用偏误 120-127 VI 教学运用 127-149 6.1 教材略论 127-137 6.1.1 对话结构略论 127-129 6.1.2 对话策略和手段略论 129-136 6.1.3 语言外控制因素略论 136-137 6.2 运用建议 137-148 6.2.1 教学原理 137-140 6.2.2 教学内容 140-145 6.2.3 教学措施 145-148 6.3 测试评估 148-149 VII 结论 149-152 参考文献 152-166 附录一 24种情景调查问卷 166-171 附录二 12种情景设定背景卡 171-1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