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时期的黑暗与分裂促使陶渊明归隐山林,勾画出一幅充满自然美的“世外桃源”;朝鲜王朝光海君执政时期的腐败与凋敝刺激着许筠,催生了洋溢着革新与仁爱的海外乐园。尽管陶渊明与许筠之间相隔近千年,但“桃花源”与“栗岛国”作为中韩两国古代经典的“理想国”,在两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两国古代文人所勾勒出的“理想国”既有引人瞩目的共性,又有鲜明的不同。一、社会历史环境从陶渊明生前的别号与逝后的私谥可以看出其志不在仕。“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1]的趣向与当时激荡的社会环境正相反--南北朝时期,天下纷乱,靠着自身的学识才干无法去实现那种“兼济天下”的理想。这在某种程度上迫使其在幻境中创造出一个“理想国”,既是对错乱的现实的讽刺,又是自己心灵深处的一种寄托。许筠所处的环境与其如出一辙。朝鲜光海君统治时期,在“壬辰倭乱”的废墟上,权贵们依旧热衷于互相倾轧,百姓则仍然在水深火热中挣扎。无力挽救这种贪腐横行、民不聊生的困局的许筠选择寄希望于一个半人半神的洪吉童身上,借他之手建立一个光明合理的王国。二、中韩古典文学中“理想国”的共性对黑暗的现实社会不满:陶渊明与许筠均在不同程......(论文页数是:2页) [继续阅读本文] ,韩语论文题目,韩语论文范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