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文化产业社会需求的比较略论[韩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韩语论文 责任编辑:金一助教更新时间:2017-04-25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作者简介:刘小菁(1983—),女,山东省威海市人,本科,单位:威海职业学院,助教,探讨方向 :韩国语言学及文学。
中国论文网
  摘要:众所周知,文化产业需求的诞生、成立与变化的方向是发展文化产业社会基础,而仅非由政策、生产等供应面所能决定。本文尝试研讨文化产业与传统制造业不同处;文化产业的重点不仅在于掌握生产及供应,更在于掌握意义,也就是需求与正当性等议题。本文经由文献略论比较中国与韩国目前的文化产业发展,由政策的面向谈起,进而略论文化产业如何面对社会需求。
  关键词:文化产业,产业政策,社会需求
  1.文化产业的社会基础
  文化自18世纪开始随着各种新的印刷技术、影音技术的发展以及大众消费社会的诞生而逐渐成熟,而成为西方大众文化中重要的一部份,也让所谓的文化产业产物不再仅限于艺术著作。在20世纪,文化产业更开始席卷全球各地,但也曾遭受到视为文化工业的批判,其批判的代表者法兰克福学派认为这是将文化产业贬低为商品、让艺术变为经济的附庸。[1]但是,今日的状况已有很大的不同,文化产业与商品、艺术与经济不再是两元对立,而是可以相辅相成。这种关于文化产业观点的变化与当代全球化发展有着紧密的关联。
  目前中国文化产业的优点在于制造业与信息产业的基础、中小企业的弹性;缺点是人才过度集中于高科技产业、文化产业模式仍有待引进、公司国际化程度不足、银行与公司的支援不足、基础环境不大。[2]可以看出,中国仍缺乏文化产业的各种基础建设,而且也有产业错置的倾向,还是认为可以制造、技术优势就能成功地让文化产业兴盛起来。
  另外,文化产业的成功与否不能光靠政府强力政策在短时间之内就可以实现,文化产业得先满足国民的精神需要,然后才成为有经济价值的产业。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本来就是为了国家经济发展而规划;但我们真正需要的是能够解决本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问题的对策,而不是跟随世界的浪潮而随波逐流。
  2.文化产业政策与文化产业的关联性
  无法否认,韩语论文题目,文化产业本身也可以是文化产业政策的一环,文化产业也可能成为政府治理的一部份。但是文化产业却可能因此走向一个由上而下的垂直整合方式,免费韩语论文,失去了社会本身的生命力。本文所要做的并不是要批判文化产业政策,而是指出全球化的确可以是一个把全世界的资源变成自己的机会。确实政府的支持与否关于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力,在许多制造业的成功案例里也的确如此。但是关于文化产业政府很可能不再是最重要的行动者。[3]本文认为文化产业成功的关键应该是在于民间,即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与需求。各种文化产业势力不但协调不足,而且不同生活圈与意义系统相互冲突,相互冲突的情形益发严重。
  文化产业的发展得以让我们用另一种重视社会需求、民众(消费者)与互动的视野来认识文化产业成功所需要的基础。但是文化产业的需求与市场何在?这还需要认识到这个市场在社会价值建构、文化产业正当性的面向。文化产业本身也代表着中国面对产业转型的挑战。不过,所有的转变都是在既有的结构中转变,并且得面对既有的束缚,而且得有正当性。因此,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是奠基在民众、产业与各界的良好互动之上。
  3.韩国文化产业的社会需求略论
  韩国的文化产业是在二次战后经历50年累积而逐渐成立的,这不是用几年的时间把文化产业当成国家政策就能够追上的。韩国在战后初期以工业社会为主导发展的力量,当时的社会型态有可能,而且也确实是以国家为主导的力量。也就是在以大量生产为目标的阶段时,作为国家战略的产业振兴是有效的。但在信息社会中,以数码产品挂帅的产业跟近代以来以国家为主导的方式是矛盾的。这就是说,以近代国家为前提的各种制度,跟信息社会中表现自由、作品权等问题会产生矛盾。不仅如此,对满足消费者需要为基准的数码产品来说,国家是无法创造让消费者满足的各种要素的。[4]反过来说,当文化产业的创作变得拥有国家所承认的资格时,那就是其衰退之时了。可以说,文化产业所需要的是大众的承认与投入,而不是政府的资助。
  就韩国文化产业成功地全球化的例子来说,所凭借的不是商业传销或政府补助,而是著作与观赏者的紧密结合、认同与实践。著作、迷与公共领域的结合才是文化产业的真正面貌,这三者的结合赋予了文化产业其生命力与价值。中国文化产业如果要有未来,就不能停留在过去发展受阻的悲情、不是只要寻求资金,而是重新思索一个文化产业真正具有的意义,让文化产业得以发展。韩国文化产业的开放性所酝酿的当地生活实践,就是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再生,创作者将文化产业当作是在生活中值得珍惜对待的事物,因而投入文化产业的创作。进一步来看,韩国文化产业所掀起的全球热潮,也经由各地之文化产业迷文化产业的参与和同人创作,让各地的文化产业也兴起了它们的本土文化产业创作。这让我们注意到,文化产业的全球化与当地化并非互斥,端看我们怎么去理解其全球化,进行当地的文化产业连结和融合。
  文化产业的全球化并不等同于压抑其他当地的著作,对韩国文化产业来说,其全球化能够在各地开花结果,需要以当地化作为基础与必要条件。而所谓的当地化不光只是输入或是翻译韩国文化产业,而是能不能有当地的创作与文化产业家,发展出他们当地的韩国文化产业。
  4.中韩文化产业异同性
  回到中国文化产业,中国文化产业几乎在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中,不论是创作、出版、阅读、社会关于文化产业的观感等等,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5]那么,我们想要问的、想要认识的就不能只停在现在常被关心的产业规模或是创作问题,而是从深层结构与连结的问题来看。中国并非缺乏创作者,而是缺乏各种环节的连结,而这是社会面的议题。在中国,在过去国人有着将文化产业与反韩情节的强力连结,而排斥韩国文化产业。但后来也直视韩国文化产业的作用力,从韩国文化产业中获得养分。民众也不再执着于“韩国的”,而是去关心“想看的”文化产业,这反倒让韩国文化产业逐渐获得成长。
  诚然,韩国文化产业全球化发展政策依然是我们需要面对与学习的对象。但这不是要我们学韩国文化产业的内容,而是思考韩国文化产业的源起,了解韩国文化产业如何面对社会的质疑与挑战。要去思考文化产业如何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了解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竞争力都在于文化产业作为著作与文化产业被看待的方式。
  对应于中国与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见到双方都存在着大量民众对文化产业的需求、也有着许多创作者的表现、创作欲望。然而,在相同处外,更存在着根本性的异同,就是文化产业创作与需求间的连结、文化产业与社会大众之间的对话在韩国是受到重视的,也才得以逐步成就了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产业所需要的社会基础。在中国则是忽视了文化产业表现具有的多重面向、故事的重要性和民众的需求。最显著的例子是文化产业面对社会争议时,双方所呈现出来的是相当大的异同。韩国在经历每次的文化产业争议后,找到了新的突破点,或提升了文化产业的正当性。中国则是一再原地踏步,任争议不断压抑文化产业的发展。
  5.结论
  面对文化产业的全球竞争,本文提出在政策、产业生产力以外的观点;文化产业需要的是立基于产业与社会交互影响,也就是以需求出发所得的正当性与社会基础。中国文化产业不是没有任何优势,但长期以来都错估自身的限制,也误解了韩国文化产业所展露的惊人成果。(作者单位:威海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国创意经济比较探讨;孙福良主编;学林出版社 2017年5月第一版.
  [2]潘一禾著.文化与国际关系.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
  [3]王力力.中韩文化产业比较探讨.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2017
  [4]王巍.中日韩三国文化产业竞争力探讨.南京农业大学 2017
  [5]李美智.韩中文化产业发展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华东师范大学 2017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