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两国自古以来关系密切,尤其是文学方面,由于韩国属于汉字文化圈,借助文字这一重要文化因素,中国文学对韩国文学产生的作用是全方位的。但这种情况到近代开始发生改观,一向兴盛的两国文学交流轨迹从比较文学上所说的“作用关系”逐渐演变到“平行关系”。这是因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韩均遭到了西方列强或日本的殖民侵略,由此两国文学交流的传统关系被迫中断。而两国积贫积弱的封建统治阶层无力抵抗而面临内忧外患的民族危机。此后,门户开放,“西风东渐”,印刷技术的发达催生现代报刊杂志陆续出现,稿酬制度的确立使作家们有了职业身份,新式教育与现代...
中韩两国自古以来关系密切,尤其是文学方面,由于韩国属于汉字文化圈,借助文字这一重要文化因素,中国文学对韩国文学产生的作用是全方位的。但这种情况到近代开始发生改观,一向兴盛的两国文学交流轨迹从比较文学上所说的“作用关系”逐渐演变到“平行关系”。这是因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韩均遭到了西方列强或日本的殖民侵略,由此两国文学交流的传统关系被迫中断。而两国积贫积弱的封建统治阶层无力抵抗而面临内忧外患的民族危机。此后,韩语论文题目,门户开放,“西风东渐”,印刷技术的发达催生现代报刊杂志陆续出现,稿酬制度的确立使作家们有了职业身份,新式教育与现代都市的形成为小说的变革带来了广大的阅读受众,同时域外小说的翻译活动给传统小说以刺激和冲击,从此中韩小说逐渐摆脱了自古以来的边缘化地位,成为文学的主流。而也就是在此过程中,中韩小说开始了现代化转型之路。两国小说的变革既呈现出较强的同一性和同步性,同时也表现出相当的异同性。而对这种同一性与异同性的略论及其产生原因的探索就成为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绪论部分主要概述了选题缘起,对相关概念作了界定与说明,并提出了论文的核心问题、探讨内容、探讨近况、本文的创新之处以及探讨措施与思路。根据这一思路,韩语论文题目,本论文分为五章予以具体研讨:
第一章对中韩两国小说现代化转型期的相似社会文化背景进行了系统梳理。主要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救国之路的探究,现代报刊杂志的创办与职业作家的出现,新式教育与现代都市的形成带来的小说阅读群体,域外小说的刺激与启迪等四个方面展开。
第二章以梁启超为个案探讨,略论了梁启超对中韩小说现代化转型所产生的作用。首先考察了梁启超的著述及思想在近代韩国的传播接受,接着略论了韩国近代著名思想家、小说家申采浩对梁启超理论和思想的接受以及所产生的作用。最后从文体和小说类型的角度探索了梁启超对韩国小说变革产生的影响。
第三章重点阐述中韩小说现代化转型的同一性。从继承传统、肇始现代的角度具体略论了两国小说的过渡性特点。同时着眼于小说观念、语言载体、创作技法等方面,全面探索了两国小说现代化转型的同一性。小说观念上,两国都经历了抬高小说地位的过程;语言载体方面,开始了向白话文过渡的尝试,为以后两国的“白话文运动”奠定了基础;创作技法方面,主要是在翻译小说的刺激和启迪下,两国小说在叙述模式和创作技巧等方面均呈现出迥异于古代小说的新特点。
第四章着眼于中韩小说现代化转型的异同性。从主题意识、文学格局、文化冲击以及政治事件等方面详细阐明了两国小说转型的异同性。主题意识方面主要是“讽刺谴责”与“爱国新民”:文学格局方面关注了两国新文学与通俗文学之间的关系,分别表现为“对立批判”与“共生并存”;文化冲击方面主要研讨“儒家思想”与“西方宗教”的文化碰撞在中韩两国所产生的不同结果;政治事件方面则是两国历史和文学史上的大事件“五四运动”和“三一运动”对文学产生作用的比较。
第五章着重略论了中韩小说现代化转型同一性与异同性产生的内外原因。首先是通俗小说的推动影响。中韩两国小说观念从“救国新民”的政治高度回归娱乐、消遣的本体特征,既是受小说自身发展规律制约的结果,也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外部因素作用的结果。而反过来,现代通俗作家强调小说的娱乐、消遣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小说的审美艺术特征,有力地推动了小说现代化转型的步伐。同时两国的通俗小说作家作为启蒙主义的先行者,他们的著作已经具有一种很强的现代性意义,为后来两国新文学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推进了两国文学现代化的进程。日本和西方文学也对中韩两国小说现代化转型产生了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日本曾经发挥了重要的媒介影响,推动了中韩小说的现代化转型。中韩两国近代小说的发展过程也基本上重复了日本小说的发展路径,走了一条小说政治化的道路。同时兴起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个性解放、个性自由等思想观念与科学、民主等意识开始被两国知识分子所接受。而中韩“半殖民地”与“完全殖民地”之间的差别成为两国小说转型中出现异同性的总根源。正是殖民地化程度的不同使两国小说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过程中在主题意识、文学格局、文化冲击和政治事件等方面均产生了异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