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探讨目的及意义
在语言中词汇、篇章的意义受很多文化要素的制约。韩国文化教育要想顺利地进行交流不仅要知道语言的规则,更要知道目的语社会的文化背景。只有把语言与社会的意义相结合才可.以形成完整的、正确的语义理解。因此我们在学习另一种语言的时候不可忽略的一点就是文化教育的必要性。汉语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习者盲目地记生词,而是使学习者在真正意义上提高中文实力并熟知中国社会。因此在学习过程当中不能让学习者盲目地死记硬背,而是要让他们了解汉语的社会背景及中国人的思想体系,了解中国的实情。2001年改编的韩国第七次教育改革大纲内容体系的最重要变化就是将“文化要素”定为重点。将原有的“素材,发音,语法”中的“素材”这一项的“文化”单独提出来,再一次强调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此举表现出外语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利用语言接近社会,扩大学习者的视野并提高成为世界公民的素养。
在韩国,现在高中学生接触中文的机会只局限于学校的中文课,而中文课与韩国文化教授中国文化相比更加倾向于语言的教育,而且中国文化知识的提供者主要是教师。因此本文将基于对教师们如何合理地进行文化指导所做的调査,以及学生在教学中的反应,进行思考和探讨并提出一些教学上的建议。
第二节探讨相关动态
本探讨以韩国的教育课程为主,了解韩国的中文教育近况为目的,因此并未找到中国人探讨的相关事例。从韩国以往的探讨结果来看,李玉英略论强调了文化的重要性以及语言学习与文化教育并行带来的效果。郑银珠则基于中文教材,探究了提高中国文化教育的方案。赵承熙?通过对教师们所掌握文化知识的多少,以及对文化教育的关注,进行了调查,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教材方案。金宪也对教材中的中国文化略论及指导方案进行了探讨。对2003年在部分地区实行的教育过程的教材进行的探讨较少。全美香?基于对韩国廣山地区110名学生进行的调查,提出了中文教育的实况与改革方案及视听资料,邀请教,利用短剧演出等活用方案提高汉语教学水平。洪文姝则以中国人对第七届中学中戈教材的看法的调查为基础,集中略论了中国人的视角。“2007年教育过程改订”发后,于明喜提出了以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度测评与略论的调查为基础的中文教育中文化赛育的活性化方案,韩惠淑?则提出了在中国文化教育中修行评价活用方案。2009年以后,票志愿提出了有效的中国文化教学的第二课堂活用方案。
第二章理论背景
第一节语言与文化
文化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这也导致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的复杂性。这一节介绍语言与文化,只是从语言学习和教学的角度对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进行说明,目的是介绍第二语言教学中有关文化知识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 文化的概念
要说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首先要理解文化的概念。汉语中的“文化”概念,一般认为是19世纪末从日语转译过来的,日语则译自拉丁语Cultus,相当于英语的Culture。从词源上说,有耕种、栽培之义,跟自然(nature)相反的意思。也就是说,文化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因此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观念都不同,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英国人类学家E. B. Tylor认为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学、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获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
社会语言学家F. L. Goodenough指出,文化是由人们为了使自己的活动方式被社会的其他成员所接受、所必须知晓和相信的一切组成。作为人们不得不学习的一种有别于生物遗传的东西,文化必须由学习的终端产品“知识”组成。美国人类学家H. D. Brown认为,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我们存在、思考、感受、与他人接触的背景。文化有人们合在一起的“胶水”的影响,被称为当时社团成员的思想、风俗、技能、艺术和工具等。美国哈佛语言学教授Rivers认为,一个人的文化宵定是训练的结果,存在于共享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的培训。孩子成长在一个社会群体学习做事的方式、表达6己的方式、判断能力等,这些态度和反映不得不成为他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中国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费孝通指出:一切文化知识是人类生活的办法。杜道明认为,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它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全部能力及其所创造的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的总和。鉴于上述情况,本人可以综合“文化”这一概念:文化是一个群体共有的各种有形和无形的产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