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以来,国内对韩国语人才的需要量与日俱增,面对这种情况国内的高职院校该如何培养韩语人才,采用何种措施培养韩语人才就成了摆在高职院校韩语教师面前的当务之急。本文从将韩国流行艺术正确地引入韩国语课堂教学这一角度出发,进行了一些设想。 自1992年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以来,两国在文化经济等诸多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交流。面对这种情况,国内的各大高校不仅开设了韩国语课程,有些院校甚至还设立了韩国语系。同时社会上各种名目繁多的韩国语培训班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针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如何打造出具有自己“品牌”的韩国语人才就成了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实用性人才。高职院校语言类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迅速融入“异语言工作圈内”、熟练地使用一门外语的高素质人才。要实现这种培养目标,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素材还远远不够。高职院校的韩语人才培养必须开拓思路,寻找更多的教学措施辅助传统的教学方式。笔者认为可以选择性地将一些韩国流行艺术元素引入韩国语教学当中,这样可以对传统的韩国语教学起到一定的积极辅助影响。流行艺术又称“波普艺术”,为批评家劳伦斯•阿洛伟所创,他认为这种方式反映了大众的审美观。流行艺术的偶像著作来自日常生活,如家用物品、影视形象、食品、衣服等。流行艺术的特征是画面上没有紧张强度,只有诙谐的模仿。正如苏兹•加布里克所说,流行艺术的美学先决条件是“打乱原来对于题材的既定次序,扩大艺术的边界,把那些迄今仍视为非艺术的因素也囊括进来,如技术、艺术赝品和幽默……”。贝尔引述英国艺术家理查德•汉密尔顿的一段话颇能概括流行艺术的特征:流行艺术是“通俗的、短命的、消费性的、廉价的、大批生产的、年轻的、诙谐的、……机智而有魅力的恢宏壮举……”。我们讨论得出的结果之一是把流行文化从“逃避主义”、“纯粹的娱乐”、“消遣”的王国里解放出来,而以艺术的严肃性来对待它。这样流行艺术因他的“逃避主义”、“纯粹的娱乐主义”而导致了主流文化、正统文化对其的排斥与批评。而流行艺术又正因其叛逆性、反传统性而赢得了青少年的青睐,融于青少年亚文化之中。所以流行艺术也就被排斥在了以主流文化为基调的正统教育大门外。但是正如黑格尔所言“存在即合理”,在将这种流行艺术视为洪水猛兽的同时,我们是否应考虑一下怎样正确引导梳理而不是强硬地反对呢?高职院校的外语教学与本科院校的外语教学有所不同。这种不同体现于多方面,最主要的还是体现在培养目标上的差别。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以学术道路发展为前提,为学生将来能够走上学术探讨道路而铺好路、搭好平台。因此,本科院校的外语课程设置将注意力更加集中于语言学原理方面,韩语论文题目,2009年第45期周刊简单说就是将语法探讨作为教学重点。而高职院校的外语教学是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外语运用型人才,使学生掌握较强的听说能力。因此怎样让学生更快更好地融入语言环境中,掌握这门语言的使用规律,能够融入韩语环境中就成为了高职院校韩语教学的最终目标。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19-23岁之间,他们有着一套“自己的审美观点”,并且对强加于他们的主流文化与传统文化审美观念有着强烈的反抗意识,这是青春期逆反心理的一种正常表现。与此同时,同本科院校学制为四年的韩国语专业相比,高职院校的学制仅有三年,其中半年还需顶岗实习,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较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就少了很多。那么,如何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学习特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笔者在教学中尝试将韩国流行艺术引入课堂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流行音乐在听力与阅读课上的应用 流行音乐以独特的形式牢牢地抓住了青少年的心。我们可以应用流行音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韩语的积极性,将其应用在听力课程与阅读课程的教学上。 3.电影在文化课与口语课上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