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语听力教学指导措施及教学体会[韩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韩语论文 责任编辑:金一助教更新时间:2017-05-05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听力作为一种接受性的技能,处于被动而隐性的地位,它在日常言语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很多学生在经过初级阶段的韩语听力训练后, 都会对如何进一步提高听力水平而感到困惑。本文略论了心理、语言基础知识、母语干扰和听力材料的内容等因素对听力教学的作用, 结合韩语听力教学实际,对所应用的教学指导措施及听力教学体会进行了简要总结。
    1 、作用听力教学质量的因素
    1.1 心理因素的作用
    听力理解是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的综合。作用听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听话者的情绪状态,即听的动机和听的自信心。不愿听、无兴趣听,听的效果自然不佳。总感到被动、无把握或担心听不懂而产生的焦虑紧张心理是听力训练的大敌。笔者所教的学生当中有很多反映说一播放听力、心里就紧张,韩语论文范文,大脑一片空白,这是心理焦虑紧张的具体表现。
     1.2 语言基础知识
     语言基础知识是作用听力理解的决定性因素。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语调、语速、词汇、句型、语法等,如果这些基础知识不扎实,训练再强化,效果也不会明显。没有这些基础知识,听力训练就如同“空中楼阁”。因此,听力训练必须从语言基础抓起,尤其要过好语音关。要通过示范、模仿、听音、辨音练习和适当的录音、影音材料,培养学生对韩语语流中的连音、紧音、辅音同化、重读、升调等语音、语调变化的敏感性以及语速的适应性。      1.3 母语的干扰因素
    汉语作为母语在中国学生心中已根深蒂固,学习作为同属汉字文化圈中的韩语时难免要受其作用,听力训练更不例外。特别是学生在听韩语时,习惯于将其逐字逐句用汉语翻译出来,然后再去理解,而不能将韩语语音信息直接转化为语言情景,也就是说不习惯于用韩语直接进行思维,从而作用听力理解的速度和效果。同时在听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因一词、一句听不懂,停下来苦思冥想,结果后面的许多内容也错过了,作用了听力效果。
    1.4 听力材料的内容因素    有时学生由于不熟悉韩国的文化特色,不了解韩国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信仰,爱好以及生活方式等,常会感到所听的材料不容易理解。韩国虽同受儒家思想的作用,在某些风俗、文化等方面和我国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韩民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社会文化,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也会作用听力理解的水平。
     2 .韩语听力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2.1 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在接受听力训练时,学生由于听懂的内容很少,便会产生紧张、急躁的情绪;越紧张就越听不懂。在一段时间内感觉不到进步时,学生又易产生畏难心理,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首先应向学生阐明听力学习的特点和措施,让学生认识到听力学习的艰巨性和渐进性,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其次是指导学生保持良好心态,稳定情绪,从容应对。
     2.2 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语言基础知识。
     2.2.1 语音知识
    一是韵尾。韩国语的韵尾都是由辅音充当,辅音中除以外的15 个辅音都可以充当韵尾。由一个辅音作韵尾的是单韵尾,两个辅音作韵尾的是双韵尾。 关于大部分初学者来说,双韵尾的发音是个难题,听音辨字就更难了。    二是音变。音变是语音在语流中的变化。在语流中,有些音素受到前边或后边音的作用,会变成另外一个音节。韩语的音变现象较为复杂,但多数是有规则可循的。韩语的音变现象一般有连音现象、紧音现象、送气化现象、韵尾脱落现象、添加音现象、同化现象等,此外,还有个别的特殊音变现象。在实际的教学中,当听力内容中出现音变时应重点强调、多举实例。

      2.2.2 听与说、读结合,强化语言基础知识。
      听、读、说、写四种能力中,前两者系语言输入能力,后两者则为语言输出能力。听与说的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偏废任何一方都不可以。平时教学要倡导学生多听、多说,结合语境,开展对话、回答、讨论、话题专项训练等口语练习,强化他们对语调、语速、常用句型等地掌握应用能力。另外,学生在听力方面常遇到的问题是:生词-关键性的生词会妨碍对句子乃至段落的理解;语法结构-多种不同语法结构的存在会造成思维与语速不协调,作用对句子或语篇的全面理解。而这两点都可通过阅读来克服。因为阅读和听力实质上都是一种有速度、记忆、判断和概括与理解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综合能力,两者所遵循的思维方式基本是一致的,阅读可扩大词汇量,加深对词意、语法现象的理解和记忆,扩大知识面,有利于对材料深层次的理解,可训练思维、理解、概括能力,从而提高收听理解的速度与准确性。泛读、速读的阅读形式最适于提高听力理解,训练中要注意理解与速度并进,一气呵成,不要频繁查字典作用思维的进程;阅读材料与听力材料深浅程度要保持一致;在理解的基础上扩大词汇量和训练语言的转换能力。
     2.3 用正确的措施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
    首先是指导学生培养预期的习惯。预期指听者根据已知的语言信息,对未知的信息迅速作出判断的能力。提前阅读是做好听力理解的重要保证。可指导学生听前浏览一下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并根据环境、文化背景等对材料做出预测。其次是无论精听或是泛听,最好开始都不要看文字材料。精听应先把录音内容从头至  尾听一遍,再把听不懂的地方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听。若有些地方实在听不懂,也应尽量听清各个音节,然后再翻开书看一看,有些作用理解的生词可查一下词典。接着再合上书从头至尾听,直到能够听懂全部内容为止。通过这样的听力训练,韩语论文,可促使自己提高辨音及听力理解能力。如果读过书面材料再去听录音,往往就  不是耳朵在辨音,而是大脑在思索,背诵,如果看着书面材料听,则往往是自己的默读,这样达不到提高听力的目的,遇到新材料的时候就又会听不懂。再次是要注重培养捕捉关键词和快速记录重要信息的习惯。听力包括听音辨音和听音会意两个方面。听的重点一般在文章大意上,在快速语流中单词的发音受音变作用,会发生一些变化,听者不可能听清每个词,要从整体上去理解,去推断。根据语言知识,有选择的去听,如听议论文,应快速记录开头或结尾处的主题句;故事性的短文,要注意捕捉“谁、哪儿、何时、什么、为什么”等五个问题。
     最后是注重听后的输出阶段。语言输入必须与输出相结合。听后环节就是要学生在接受大量的语言输入后,进行有效的语言输出,即交际。在听完一段材料后,教师不仅要检查学生答案,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注意所听材料中的语言形式,并通过设计一些活动来促使他们把这些输入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达到学以致用。总之,教师通过组织不同的活动,引导学生语言输出,可以使课堂充满生机,给学生提供自由的表达机会,使学生感受学习的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4 指导学生课外进行泛听。
     听力课时有限,每周的听力课不能保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教师应指导学生课外收听韩国语广播、观看韩国电视节目、听韩文歌曲等,使学生熟悉不同口音、性别、年龄、国家的读音,扩大知识面。通过泛听可以培养语感,养成用韩语直接思维的习惯,摆脱母语干扰,增强反应能力,达到提高听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崔吉时.  ,
[2]鲁锦松.  韩国(朝鲜)语教育探讨,2005(3).
[3] 朴昌根.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