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义天大师是韩国天台宗的始祖,名重东亚的僧统,才行俱优,透彻佛教真谛;既修教,又修禅,学兼多宗。同时他也是中韩历史上卓有建树的使者,曾为中韩文化(包括佛教)交流做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中国北宋王朝时期,义天大师曾以高丽王子的身份,数度入宋求法,弘扬天台、华严,他给中国带来了因战乱而久已失传的华严章疏,使天台宗教义在中国、日本等国重新播扬、振兴起来。他捐赠中国的华严经被庋藏杭州的慧因寺,慧因寺因他而被称为高丽寺。 关键词:义天大觉国师;华严经;净源法师;慧因寺 自1992年中韩建交10多年来,到杭州访问游览的韩国人士日益增多,有关大觉国师义天的来华求法,弘扬天台、华严教理,推动中、韩、日等东亚地区的文化交流的历史又一次引起了中、韩、日等东亚地区人士的广泛关注。本文就义天大师在中、韩两国弘扬天台、华严,推动东亚地区的文化、佛教合作交流活动作一阐述。 一 宗教所体现的是对人的终极关怀,只要生命存在、生命科学还未解决人的生死问题,宗教就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在漫长的中国社会里,由于战争、离乱以及其他各种社会问题,以致佛教在中国大为盛行并波及东亚地区的韩国和日本。中国的佛法大致可以总括为大乘八宗,即净土宗、三论宗、禅宗、天台宗、贤首宗、唯识宗、律宗、密宗。每宗必奉一经以法门。八宗中的天台宗在东亚地区佛学流派的形成中曾起了先驱影响,此后的华严、密、禅、净土诸宗在形式或内容上都多少受到它的作用。因此,了解和探讨天台宗关于认识东亚地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切入口。天台宗是渊源于中国南北朝的北齐、南陈,创立于隋朝,盛于初唐的一个佛教宗派。创始人为智者大师。天台宗依法华经立宗,①故又别称法华宗。天台宗通过天台三大部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创立了“一念三千”、“一心三观”、“三谛园融”、“性具实相”等含有哲学思辨的命题,将法华经义作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又因它与中国的老庄哲学对自然、社会与人的态度有相近之处,采取了一种准泛神论的亲近立场,要求自身与自然合为一体,希望从自然中吮吸灵感和了悟,来摆脱社会、人事的羁縻,获得心灵的解放,因此,受到中国上流社会士大夫知识群体的钟爱。正如南怀瑾先生所指出的:“凡知识分子,士大夫等爱好形而上学的人士,无不从事天台止观。如唐代的名士梁肃、白居易,宋代的王安石、苏轼、陆游,以及宋朝的理学大师二程②等无不从天台止观功夫打过滚来,直到晚清的龚自珍仍然如此。”[1]天台宗将观世音描述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无求不应、法力无边的智者,具有超常的神格与法力,因而又使它深得广大下层民众的信仰。在中国南北朝,几乎是“家家念弥陀,户户有观音”。今天的情形也差不了多少。中韩山水相连,有着数千年友好交往的历史。在一个时期,两国曾同使用汉字,在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方面有着相通相近之处。宗教方面亦不例外。约在朝鲜的百济时代,天台教义就通过韩国高僧发正传到了朝鲜半岛。①继发正之后,来华研修法华教理的韩国高僧是波若和缘光。约在陈朝时,波若来到天台山学习止观[2],隋大业九年(公元613年)圆寂。至于新罗高僧缘光,据法华传记、弘赞法华传等书记载,他是在隋朝仁寿年间来华学法的。他回国后,传播天台止观法门,法华经在韩国开始流行。天台宗经唐代“安史之乱”、会昌灭佛、五代离乱,教典被毁失传,天台教学陷于衰微。吴越王钱弘淑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他遣人前往日本、高丽求取天台教典。高丽国王接到钱氏信后,遣谛观来华,奉还天台教典。谛观来华后,即至螺溪定慧院义寂门下就学,他带来的全部天台教典也“悉付于师教门”。谛观的来华与天台教典的奉还,揭示了同为东亚的中韩两国政府的真诚友好和合作互补,这种国际间的合作使得天台、华严在中国又重新赓续相延下来。谛观之后,又有义通。义通俗姓尹,字惟远,高丽国人。作为一名外国人,他还成为天台宗第16祖,中国佛教界的一代宗师。义通原想把天台止观法门传给自己的父母之邦朝鲜。但在后晋,被郡守淮海王钱惟治挽留。钱氏拜他为菩萨戒师,并行授受大礼。钱氏说:“教化众生,不是弟子(钱氏自称)所能的事,做有利于民众的事,何必局限于高丽呢?既然我们有缘分,你就留下吧。”钱氏的这番话,导出了一个统治者看到佛教对治理国家的重要影响。他对义通的挽留表现了对一个异国佛学大师的敬重和所抱的宽广胸怀。历史证明,佛教关于社会治理具有政治无法取代的影响。然而,无论是波若、缘光、谛观,还是义通,他们虽然为弘扬天台、华严教观,推动中韩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合作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都远逊于大觉国师义天在当时东亚地区国际交流合作中所发挥的影响和作用。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