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客观量与主观量 9-31 1.1 语言中的量范畴 9-11 1.2 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 11-15 1.3 主观性和主观化是个程度问题 15-18 1.4 主观量 18-28 1.4.1 探讨主观量的意义 18-20 1.4.2 主观量的表达 20-24 1.4.3 主观量与客观量的关系 24-26 1.4.4 参照量、期待量、视角 26-28 1.5 以往的探讨和本文的框架 28-31 1.5.1 陈小荷(1994、1997)的探讨 28 1.5.2 李宇明(1997、1999a、1999b、2000a)的探讨 28-30 1.5.3 本文的框架和做法 30-31 第二章 主观量表达的语音手段 31-66 2.1 语音与主观量 31 2.2 主观量表达的语音手段 31-46 2.2.1 轻重音 31-34 2.2.2 变音 34-41 2.2.3 元音开口度大小 41-45 2.2.4 长短音 45-46 2.3 “freep是一种幼小的frope”--语音表达的象似性 46-54 2.3.1 语言的象似性(iconicity) 46-47 2.3.2 主观量和语音象征 47-52 2.3.3 几种可能的解释 52-54 2.4 小称语缀再探 54-61 2.4.1 客观小称与主观小称 54-55 2.4.2 小称后缀“儿” 55-59 2.4.3 “子” 59-61 2.5 主观量和情感义 61-65 2.5.1 主观小称与亲昵义 61-63 2.5.2 主观小称与轻蔑义 63-65 2.6 小结 65-66 第三章 主观量表达的词汇手段 66-129 3.1 肯定/否定与主观量 66-68 3.2 “达到”和“不过” 68-100 3.2.1 作为空间概念的“达到”和“不过” 68-71 3.2.2 其他语言里的“达到”和“不过” 71-73 3.2.3 表示“达到”的词语 73-93 3.2.4 表示“不过”的词语 93-100 3.3 “接近” 100-109 3.3.1 “接近”概念与主观大量 100-101 3.3.2 表示“接近”的词语 101-109 3.4 “超过”和“不到” 109-117 3.4.1 “超过”“不到”与“达到”“不过”之间的逻辑关系 109 3.4.2 “超过”“不到”与主观量 109-112 3.4.3 表示“超过”与“不到”的词语 112-117 3.5 “连续” 117-120 3.5.1 “连续”表示主观大量 117-119 3.5.2 “连续”概念表主观大量的原因 119-120 3.6 “语义协同”和“语义应变” 120-124 3.6.1 语义协同 120-123 3.6.2 语义应变 123-124 3.7 “肯定”与“否定”表主观量的解释 124-129 3.7.1 量轴的单向性 124-127 3.7.2 否定的语用特性 127-129 第四章 主观量表达的语序手段 129-146 4.1 语序的变化引起主观量的变化 129 4.2 语序的颠倒引起主观量大小的颠倒 129-137 4.2.1 “就”和“才” 129-130 4.2.2 “都” 130-131 4.2.3 “够” 131-132 4.2.4 “不过” 132-133 4.2.5 “还” 133-135 4.2.6 数量与否定词的语序颠倒 135-137 4.3 语序的改变引起主观性程度的变化 137-144 4.3.1 名词与数量的语序颠倒 137-140 4.3.2 时段词和“过去了”的语序 140-141 4.3.3 “整整、足足、满满”的位置 141-142 4.3.4 动宾句和“把”字句 142-144 4.4 语序和凸显 144-146 第五章 主观量表达的“复叠”手段 146-173 5.1 各个层面的“复叠”现象 146 5.2 重叠和主观量 146-157 5.2.1 体词重叠式表主观量 147-148 5.2.2 动词重叠式表主观量 148-155 5.2.3 形容词重叠式表主观量 155-157 5.3 重复 157-160 5.3.1 完全重复 157-158 5.3.2 部分重复 158-160 5.4 性质形容词重叠式表小问题再探 160-166 5.4.1 既表大又表小 160-161 5.4.2 生动说 161-162 5.4.3 测试结果和略论 162-166 5.5 重复格式 166-173 5.5.1 “N就是N” 166-167 5.5.2 “P就P(吧)” 167-168 5.5.3 “P又P” 168-169 5.5.4 “V_1着V_1着V_2” 169-170 5.5.5 “除了A还是A” 170-171 5.5.6 重动句 171-173 第六章 语气词和主观量 173-202 6.1 表示主观量的语气 173-174 6.2 句末语气词 174-181 6.2.1 “啊”、“呀”、“哪” 174-176 6.2.2 “了”、“啦” 176 6.2.3 “呢”、“呐” 176-179 6.2.4 “而已”、“罢了”、“就是了” 179-180 6.2.5 “呗” 180-181 6.3 语气副词 181-196 6.3.1 “还” 181-185 6.3.2 “连也/都” 185-188 6.3.3 “可” 188-189 6.3.4 “就”、“才” 189-192 6.3.5 “又”与“也” 192-196 6.4 句子的语气类型与主观量 196-202 第七章 结语 202-207 7.1 本文的主要特点和成绩 202-205 7.2 探讨的不足和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 205-207 参考文献 207-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