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当前,韩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高于中国,在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中介目标、操作目标及传导机制、货币政策的工具等方面有许多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中国应根据国情,提高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增强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大力发展货币市场,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强金融监管,维护市场稳定,有序地推进货币政策的改革和完善,为本国经济发展创造稳定的货币环境。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 中国;韩国;央行货币政策;比较;启示 [中图分类号] F820.1 [文献标识码] B 一、货币政策及其体系 狭义的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应用各种政策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数量和货币价格,进而作用宏观经济的各种方针和方法的总和,是由一国央行负责实施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而货币政策体系包含货币政策目标的确定、货币政策工具的选取和操作、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及货币政策操作规范等方面的内容。 货币政策体系图 注:表示货币政策意图的传导过程,表示最终政策目标向前的信息反馈过程。 二、韩国央行货币政策的演化及与中国的比较 尽管韩国在开放程度、经济规模和经济体制等方面与中国有着很大的异同,但其货币政策的演化过程同样伴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和利率的自由化。同时,作为两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和韩国银行在实施各自的货币政策时,有一般央行在货币政策实施中的共同特点,也有因两国金融和经济发展近况以及央行本身发展阶段所决定的许多不同。 (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货币政策的制定者所期望达到的、货币政策的最终实施结果,是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依据。根据《韩国银行法》规定,韩国银行的首要政策目标是保持物价稳定,这种单一的政策目标从韩国中央成立以来一直没变。根据《韩国银行法案》(Article1,Clause1)规定,“通过制定和执行有效的货币政策,追求价格稳定,使国民经济稳健发展”,韩国银行根据这一要求将价格稳定作为其货币政策的最重要目标。而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韩国新的中央银行法也明确规定中央银行的目标是价格稳定。“价格稳定”目标由韩国银行每年与政府协商确定。 相应地,《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条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据此中国人民银行将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作为实施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在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定方面,中韩两国央行有很大的相似性,都以本国货币价值稳定和经济增长作为货币政策最终目标,都在兼顾经济增长的前提下突出了物价稳定的首要性和重要性。 (二)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韩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经历了从M1到M2再到MCT,最后停留在核心通货膨胀率的过程。当前,韩国实施的是核心通货膨胀率的中介目标。韩国政府于1957年实行了金融稳定计划,标志着韩国的货币政策的操作系统开始形成,政府对M1总量和各个经济部门的货币供应量做出供应上限(supply ceiling)的规定。从1979年开始,M2取代了M1作为主要的货币政策指标,并实行货币中介指标区域,并一直保持到90年代中期。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韩国银行法》得到修改,韩语论文范文,标志着通货膨胀目标的正式采用。由于在货币政策对价格产生作用之前存在相当长的时滞,所以韩国银行当前针对通胀水平设定的是中期目标,而非年度目标。 与韩国类似,我国的货币中介目标也走过从直接的信贷控制到间接的货币总量控制的路径,现在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M2。中国人民银行1996年正式把货币供应量引入中介目标中,同时监测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两个金融变量。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取消贷款限额管理,信贷规模指标退出中介目标之列,进一步确立了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的地位。 就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而言,韩国的核心通货膨胀率更符合了其价格稳定的最终目标,关于有效控制国内通货膨胀也有着积极的意义。而中国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免费韩语论文,却一直备受质疑。特别是随着金融的深化发展,国际资本流动特别是短期资本流动的加强,利率和汇率的套利投机等问题的出现,对以货币供给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提出很大的挑战。 (三)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及传导机制 米什金(Frederic S. Mishkin,1996)根据货币与其他资产之间的不同替代性,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为两大类,即货币渠道(money channel)和信贷渠道(credit channel)。操作指标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中介目标的选择。在以货币总量作为中介目标时,韩国用的操作目标是准备金;当以核心通货膨胀作为其中介目标后,其操作目标逐渐过渡到隔夜回购利率。显然,以准备金作为操作目标作用货币总量是信贷观点的运用,以隔夜回购利率作为操作目标作用核心通货膨胀率是金融市场观的运用。与货币供给量作为中介指标相对应,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主要是基础货币。中国人民银行可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与再贷款政策对基础货币进行调控,依据基础货币与货币供给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对货币供给量进行相应调节,以实现政策目标。 因而,就货币政策操作指标和传导机制而言,中国与韩国有着很大的差别,韩国是以利率为主要指标,通过货币渠道传导;中国则是以基础货币为主要指标,通过信贷渠道传导,这也是与当前两国利率市场化阶段相一致的。 (四)货币政策的工具 韩国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借款政策(lending Policy)、准备金政策(reserve requirement policy)和公开市场操作(open market operations)等。它们在不同的时期发挥着不同的影响。直到20世纪70年代,韩国银行主要依靠存款准备金政策和其他直接控制手段来控制货币总量和国内信贷。从1982年起,银行直接信贷控制逐步为使用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等传统工具的间接控制所取代。当前,韩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更依赖于价格型工具,即主要通过“基础利率”(the Base Rate)的操作来确定经济稳健增长所需的价格稳定基础。韩国银行在2017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积极通过多种政策操作进行应对,包括调整基础利率、提供信贷支持、稳定外汇市场等诸多方面。同时,韩国央行对货币政策的通胀目标有较明确的设定,例如2017年至2017年期间的通胀目标为消费者物价指数环比增长3.0/1%,为实现这一政策目标,韩国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调整金融机构之间的隔夜拆放利率,而公开市场操作也因此成为韩国央行货币政策实施的最主要工具。 相比较而言,中国货币政策则更偏重数量型工具。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规定,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贷款及再贴现和利率政策等四个主要方面。而其中,存款准备金是使用最多的工具。但高启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欠发达的债券和票据市场,已经使中国央行进一步灵活使用公开市场操作等常规货币政策工具面临困难。在金融市场信贷方面,在中国央行的指导下,中国的信贷规模扩展非常大。这固然有利于支持市场的投资活动从而支持产出,但这样做有可能作用信贷的质量,埋下不良贷款产生的种子。 相比较而言,中国货币政策则更偏重数量型工具,有一定的被动性,而韩国货币政策更倾向于价格型工具,主动性较强。从中国的货币政策调控方法可以看出,中国央行对经济的调控都是一种事后的补救方法,而不是一种事前的预防方法。 三、韩国货币政策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当前,韩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高于中国,中国在政策开放中要学习和借鉴韩国的经验,根据国情有序地推进货币政策的改革和完善,为本国经济发展创造稳定的货币环境。 (一)提高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增强货币政策的透明度 提高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独立性和操作的透明度,主要可以通过三方面的保障来实现:一是法制保障,如韩央行对《韩国银行法》的修改;二是人事制度保障,如韩国将央行行长的职位升高;三是货币政策执行制度化和规律化的保障,使之成为一种规范化强和透明度高的实施过程。 (二)大力发展货币市场,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 推进国债市场发展,重点发展票据市场,加速金融创新,促进和扩大货币市场交易,增大对货币政策传导的效力。同时,央行要借鉴韩国及其他国家经验,建立起市场公认的中国的LIBOR(隔夜拆借利率),尽快培育和形成基准利率体系,进一步推进利率的市场化进程。 (三)加强金融监管,维护市场稳定 中央银行如果要确保或货币政策的效力,金融市场的稳定是一个关键因素。加强金融市场的稳健,不仅对抵御潜在的危机有重要意义,从货币政策的角度来说也同样重要。因此,应该强调和审慎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 四、结论 中韩两国货币政策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也存在着很多的异同。就总体而言,韩国货币政策的实践经验以及发展方向,对中国还是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的。货币政策需要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完善,中国要围绕稳定币值、经济增长这一基本目标,不断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参 考 文 献] [1]杨凤丽,孙吉亭.韩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探讨及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7(4):91-93 [2]李丕东.韩国货币政策体系的演化及其借鉴[J].国际金融,2017(2):56-61 [3]张在澈.全球金融危机与韩国经济[J].经济与外交,2017(1):9-13 [责任编辑:王凤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