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文中,笔者提出了“在华”的概念,略论了其与“来华”及“本土学习者”的不同。本文以青岛二中国际部的韩国在华中学为探讨对象,用问卷法调查其汉语学习动机类型、汉语学习努力程度以及对汉语学习的预期,用访谈法了解其“文化融入”情况及对汉语学习动机的作用。<br>
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访谈资料的略论,结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实际体验,本文得出了以下一些结论:<br>
一、韩国在华中学汉语学习动机类型总体异同不大,他们以获得HSK等级证书为最大动力,受教师、教材、班级氛围等学习情境因素作用较大;社会责任感较强,升学压...
在本文中,笔者提出了“在华”的概念,略论了其与“来华”及“本土学习者”的不同。本文以青岛二中国际部的韩国在华中学为探讨对象,用问卷法调查其汉语学习动机类型、汉语学习努力程度以及对汉语学习的预期,用访谈法了解其“文化融入”情况及对汉语学习动机的作用。
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访谈资料的略论,结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实际体验,本文得出了以下一些结论:
一、韩国在华中学汉语学习动机类型总体异同不大,他们以获得HSK等级证书为最大动力,受教师、教材、班级氛围等学习情境因素作用较大;社会责任感较强,升学压力小,焦虑程度低;以“被动学习”为主,兴趣、出国、融入动机较弱。
二、韩国在华中学学习态度比较端正,努力程度不够,对汉语学习的预期为中等偏上,对了解中国习俗和文化的预期偏低,缺少进一步提升汉语水平、了解中国社会文化的需求和动力。同时,他们也在观察、了解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愿意在课堂上“用”汉语进行交流、讨论。
三、韩国在华中学长期受到两种语言、文化环境的熏染,韩语论文,呈现出一种“双面人”的特性。他们在“文化融入”上有一种矛盾心理,对韩国人的“身份认同”及其与中国人的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韩语毕业论文,阻碍了他们更进一步的文化“融入”和汉语水平提升。
最后,笔者根据探讨所得结论,就如何改进韩国在华中学的汉语教学提出了建议,并总结了自己的实践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