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属关系是人们之间一个最亲密的社会关系,在社会结构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社会关系。而亲属称谓语则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婚姻或血缘关系,它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是人们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一套特殊的语言符号的反映。 一、中韩亲族称呼语的分类中国的亲族关系大体上可以分为血亲关系和姻亲关系两大类,血亲关系指的是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戚,又可以分为宗亲和外亲。宗亲是指和自己姓氏相同的亲戚关系,可以分为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直系亲属中有高祖父母、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兄弟、姊妹、子女、孙子孙女等,旁系亲属有伯父、叔父、堂兄弟、侄子侄女、侄孙子孙女等。外亲只和自己虽然有血缘关系,但是不同姓氏的亲戚,包含外祖父母、舅舅、姨妈、表哥表弟、外甥、外孙等等。姻亲是指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通过婚姻确定的亲族关系。姻亲主要包括自己的配偶、配偶的父母、配偶的兄弟姐妹、配偶兄弟姐妹的配偶、配偶父母的兄弟姐妹等等。在中国的称呼体系当中,排行、年龄和辈分都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对待亲族、邻里,长辈,师长等一些人得时候更是如此。 除此之外,社会关系、等级、身份甚至谈话的正式与否都起到很重要的影响。在朝鲜中期即17世纪中叶以前,韩国的亲族体系认为:母系即妻系的亲族不亚于父系的亲族,在亲族体系当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亲族之间有相互的称呼,并且体现出一些非父系的特征。与中国不同,在朝鲜中期以前,韩国亲族体系认为母系和父系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韩语论文,朝鲜的亲族称呼语体现出一些非父系的特征。朝鲜中后期以后,随着从先进国家(中国)引进一些先进的文化制度,韩国的亲族体系开始强调父系亲族的重要性,并且导入了组织调节父系亲族关系最重要的直系主义原理,形成了一种中国化的亲族体系,即氏族制度的成立。与此同时18世纪以后的韩国亲族制度基本和中国趋于一致,亲族之间也区分父系、母系、和夫妻系,并且形成了用不同的用语来称呼相互之间的关系的亲族称呼体系。韩国的亲族用语中称呼语的情况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征:在区分亲族的时候根据说话者的性别,婚姻与否,或者亲族用语指称的对象的性别或者年龄不同而不同,并且各个地方对同一亲族人员的称呼使用的用语也不太相同。 二、中韩亲族称呼语的差异点 (一)共同点韩国和中国的亲族称呼语都非常的发达,韩国和中国亲族称呼语的共同点如下: 第一,性别差别化现象存在。关于父亲的男性兄弟,以父亲为基准,根据上下关系来使用差别化的称呼语,于此相反的是关于父亲的女性姊妹却没有这种待遇。举例来说,在韩语和汉语当中,关于父亲的哥哥称之为“(大爸爸)”,“大爷”,关于父亲的弟弟称之为“(小爸爸)”,“叔叔”。但是关于父亲的姐姐或者是妹妹都无差别的称之为姑姑。这种现象都源于中国和韩国的男性中心,即父系中心,直系中心的家庭观念,重视男性而轻视女性。不仅如此,称呼语自身带有女性差别意味的情况也很多。举例来说,韩国语中的“妻子”一词就是“寄生”和“儿子”两个词合并而成的,是“取决于我的儿子的作为仆人而寄生存在”的意思,是一个彻底的带有男尊女卑思想的称呼。称呼哥哥妻子的“嫂子”一词,是指“哥哥家的丫头片子”的意思,体现的是一种“女必从夫”的思想。同样,结婚的女子在称呼自己丈夫的弟弟或者是妹妹的时候使用的“小姐”“,少爷”两个词,也是在宗庙礼堂里才会出现的词汇,韩语论文范文,明显带有女性差别性的意义,和现代社会格格不入。 第二,以附加上“外”“(外)”等词的方式或者是以干脆使用别的称呼语的方式把母系称呼语同父系称呼语区分开来。举例来说,韩国语当中,父亲的父亲和母亲分别称之为“”“”,母亲的父亲和母亲分别称之为“”“”。前边都增加了一个“”字。汉语当中,父亲的弟弟称为“叔叔”,母亲的弟弟称为“舅舅”,以此来区别开来。 第三,在使用称呼语的时候,年龄因素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听者是长辈的时候,多使用亲族称呼语(敬称);听者是晚辈的时候直接称呼名字的情况比较多。 第四,对堂兄弟和表兄弟也可以使用亲兄弟的称呼语。并且对儿子和女儿的配偶也可以像称呼自己的孩子那样称呼他们。当然,这样的称呼措施反过来也成立。如说话人对自己配偶的父母也可以用对亲父母的称呼语来叫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