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3-4 ABSTRACT 4 1 绪论 7-15 1.1 选题原因和意义 7-8 1.2 心理动词偏误略论的探讨近况 8-12 1.2.1 汉语心理动词本体的探讨概况 8-10 1.2.2 对韩汉语心理动词习得偏误的探讨概况 10-12 1.3 探讨对象及选定措施 12-13 1.3.1 心理动词的选词措施 12 1.3.2 语料来源 12 1.3.3 语料选取措施 12 1.3.4 语料标注说明 12-13 1.4 本文的探讨措施 13-15 2 韩国学生习得汉语心理动词的词语偏误类型 15-31 2.1 遗漏 15-17 2.1.1 单纯的心理动词的遗漏 15 2.1.2 与其他动词连用时出现的遗漏 15-16 2.1.3 与动词重叠有关的遗漏 16-17 2.2 心理动词的误加 17-18 2.2.1 单纯的心理动词的误加 17 2.2.2 表达出句中的潜在语义造成的误加 17-18 2.3 混用 18-31 2.3.1 心理动词与心理动词的混用 18-27 2.3.2 心理动词与行为动词的混用 27-28 2.3.3 心理动词与副词、形容词的混用 28-29 2.3.4 心理动词与名词的混用 29-31 3 韩国学生习得汉语心理动词的搭配偏误类型 31-40 3.1 与主语有关的偏误 31 3.2 与谓语有关的偏误 31-32 3.3 与宾语有关的偏误 32-34 3.4 与状语有关的偏误 34-37 3.4.1 副词和动词不搭配 35 3.4.2 副词语序错误 35-36 3.4.3 句式错误 36-37 3.5 与补语有关的偏误 37-38 3.6 与助词有关的偏误 38-40 4 韩国学生习得汉语心理动词偏误原因略论 40-50 4.1 母语的作用 40-44 4.1.1 韩语词义的负迁移 40-41 4.1.2 韩语与汉语中同形异义的汉字词的作用 41 4.1.3 韩语的语法规则的负迁移 41-44 4.2 目的语知识的作用 44-46 4.2.1 汉语心理动词相近的词形、词义的作用 44 4.2.2 汉语词语音节的作用 44-45 4.2.3 汉语语序的作用 45-46 4.3 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认知因素的作用 46-48 4.3.1 简化策略的作用 46-47 4.3.2 回避策略的作用 47-48 4.3.3 认知综合因素的作用 48 4.4 教学因素的作用 48-50 4.4.1 教材和工具书的误导 48-49 4.4.2 课堂上教师讲解词语方式的作用 49-50 5 偏误高发区分布状况统计略论 50-56 5.1 偏误高发区列表略论 50-51 5.2 心理动词习得的词语偏误高发区 51-54 5.3 心理动词搭配偏误的偏误高发区 54-56 6 易混心理动词的辨析角度及措施 56-62 6.1 易混心理动词的辨析角度 56-58 6.1.1 词义的轻重 56 6.1.2 词义的侧重面 56 6.1.3 词义范围 56-57 6.1.4 应用的对象 57 6.1.5 应用场合 57-58 6.2 易混心理动词的辨析措施 58-62 7 结语 62-64 注释 64-65 参考文献 65-68 致谢 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