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语言学将隐喻和转喻看作是一种语言形式上的修辞,在本质上是语言装饰的手段,因而只是修辞学、文学和文体学探讨的对象。现代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用来认识和表达抽象概念强有力的工具,而不仅仅是一种用于修饰话语的修辞现象,它更重要的是一种认知现象和思维方式。<br> 惯用语是熟语的下位概念,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地使用。它与其它熟语不一样,它保留了它原来的含义并灵活地应用于文章与人们的日常口语中,带有强烈的口语色彩。<br> 传统观点认为惯用语在语义上不具有可预测性,在句法上不具有可析性,其内部结构是凝固的,惯用语的组合和意义...
传统语言学将隐喻和转喻看作是一种语言形式上的修辞,在本质上是语言装饰的手段,因而只是修辞学、文学和文体学探讨的对象。现代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用来认识和表达抽象概念强有力的工具,而不仅仅是一种用于修饰话语的修辞现象,它更重要的是一种认知现象和思维方式。 惯用语是熟语的下位概念,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地使用。它与其它熟语不一样,它保留了它原来的含义并灵活地应用于文章与人们的日常口语中,带有强烈的口语色彩。 传统观点认为惯用语在语义上不具有可预测性,在句法上不具有可析性,其内部结构是凝固的,惯用语的组合和意义是任意的。然而许多惯用语意产生于人的认知结构,具有大量的系统概念理据。而作为惯用语中重要的一部分-身体部位惯用语也是存在大量的认知理据的。 本文将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主要参考《汉语惯用语词典》、《汉韩语中谚语惯用语成语小词典》及韩国词典网站()的大量语料,在基本语义对比的基础上,韩语论文,以全新的视角来探索汉韩语中身体部位惯用语的认知机制及其差异。本文发现,在众多的身体部位惯用语中,绝大多是经由转喻来实现的,语法上突出地表现为动宾结构和主谓结构;而偏正结构,韩语毕业论文,特别是表示性状的偏正结构,大多是由隐喻来实现的。换言之,认知上的转喻对应于动宾、主谓结构,隐喻则对应于偏正结构。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分布格局,本文认为,表示性状的偏正结构大多是比喻具有相似性状或属性的事物,因此多为隐喻;而动宾结构和主谓结构通常以某一动作或事物特征来借代心理、情绪、情感或整个事物,因此多为转喻。 此外,通过对汉韩语中身体部位惯用语的对比探讨,本文将进一步讨论本文结论对对外汉语教学中对于身体部位惯用语的启示。鉴于身体部位惯用语的隐喻和转喻机制的不同,本文设计了图片对比法、身体体验教学法,其中图片对比法适用于隐喻的身体部位惯用语教学,因为二者存在相似性;而情景教学法及身体力行教学法适用于转喻的身体部位惯用语教学,因为他们二者邻近性和借代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