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主要应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韩国留学生趋向补语的习得过程.考察内容主要有趋向补语的意义和趋向补语带宾语时的语法位置.在(略)方面,我们首先对趋向补语进行了重新分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对比略论,然后结合对比略论的成果设计问卷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发现,意义不同呈现出的习得轨迹也不相同.主要表现为基本趋向意义和结(略)轨迹多半都是直线上升的,而其他意义往往是曲折上升的.在宾语的位置问题上,我们首先梳理出作用宾语位置的制约因素,并采用排序法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发现一、二年级的学生偏好使用后宾式,三、四年级的学生虽然仍有(略)宾式,但偏好使用中宾式和前宾式的人明显增多.总的说来,一年级阶段对母语的依赖性最强;二年级阶段有明显的摆脱母语的倾向;三年级是重新认识目的语和母语的关系,并极力想要弄清两者关系的阶段;四年级是母语和目的语的关系逐渐清晰的阶段. The students has been difficult to learn directional comp(omitted)ut also the field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of concern to a hot. Most previous studies of static analysis-based bi(omitted)ror analysis emphas(omitted)n placed on the wrong of students, and ignored the right direction. In this(omitted)erefore tend to complement the acquisition of the description of the dynamic and the dynamic contrast study of the results and combine to do a number of new att(omitted) The first chapter intr... 目录:内容提要 第4-9页 第1章 绪论 第9-21页 ·选题宗旨 第9-10页 ·前人探讨成果 第10-17页 ·汉语本体探讨 第10-13页 ·对比探讨 第13页 ·趋向补语习得探讨 第13-17页 ·我们的探讨思路 第17-19页 ·对趋向补语进行重新分类的必要性 第17-18页 ·对比探讨与第二语习得探讨 第18-19页 ·探讨范围 第19-20页 ·被试及实际测试情况 第20页 ·语料来源 第20-21页 第2章 趋向补语的意义分类 第21-42页 ·理论依据 第21-22页 ·“来/去”组趋向补语的语义略论 第22-23页 ·趋向补语“来”的语义略论 第22-23页 ·趋向补语“去”的语义略论 第23页 ·“上/下”组趋向补语的语义略论 第23-32页 ·“上”组趋向补语的语义略论 第23-29页 ·“下”组趋向补语的语义略论 第29-32页 ·“进/出”组趋向补语的语义略论 第32-35页 ·“进”组趋向补语和语义略论 第32-34页 ·“出”组趋向补语的语义略论 第34-35页 ·“回/过”组趋向补语的语义略论 第35-39页 ·“回”组趋向补语的语义略论 第35-37页 ·“过”组趋向补语的语义略论 第37-39页 ·“起/开”组趋向补语的语义略论 第39-41页 ·“起”组趋向补语的语义略论 第39-40页 ·“开”组趋向补语的语义略论 第40-41页 ·小结 第41-42页 第3章 趋向补语的对比探讨 第42-111页 ·“来/去”组趋向补语的对比略论 第42-57页 ·“来”组的对比略论 第42-49页 ·“去”组的对比略论 第49-57页 ·“上/下”组趋向补语的对比略论 第57-78页 ·“上”组趋向补语的对比略论 第57-66页 ·“下”组趋向补语的对比略论 第66-78页 ·“进/出”组趋向补语的对比略论 第78-92页 ·“进”组趋向补语的对比略论 第78-83页 ·“出”组趋向补语的对比略论 第83-92页 ·“回/过”组趋向补语的对比略论 第92-102页 ·“回”组趋向补语的对比略论 第92-96页 ·“过”组趋向补语的对比略论 第96-102页 ·“起/开”组趋向补语的对比略论 第102-108页 ·“起”组趋向补语的对比略论 第102-106页 ·“开”组趋向补语的对比略论 第106-108页 ·小结 第108-111页 第4章 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 第111-118页 ·简单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 第111-114页 ·“上”类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 第112页 ·“来”类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 第112-114页 ·复合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 第114-117页 ·小结 第117-118页 第5章 测试项的提取 第118-123页 ·意义部分的测试项提取 第118-121页 ·“来”组测试项 第119页 ·“去”组测试项 第119页 ·“上”组测试项 第119页 ·“下”组测试项 第119-120页 ·“进”组测试项 第120页 ·“出”组测试项 第120页 ·“回”组测试项 第120页 ·“过”组测试项 第120-121页 ·“起”组测试项 第121页 ·“开”组测试项 第121页 ·宾语位置的测试项提取 第121-122页 ·小结 第122-123页 第6章 意义部分测试的结果及略论 第123-165页 ·“来”组测试的结果及略论 第123-126页 ·“去”组测试的结果及略论 第126-129页 ·“上”组测试的结果及略论 第129-136页 ·“下”组测试的结果及略论 第136-144页 ·“进”组测试的结果及略论 第144-146页 ·“出”组测试的结果及略论 第146-149页 ·“回”组测试的结果及略论 第149-151页 ·“过”组测试的结果及略论 第151-156页 ·“起”组测试的结果及略论 第156-159页 ·“开”组测试的结果及略论 第159-162页 ·小结 第162-165页 第7章 宾语位置测试结果及略论 第165-181页 ·简单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 第165-173页 ·“上”类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 第165-168页 ·“来”类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 第168-173页 ·复合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 第173-179页 ·小结 第179-181页 第8章 结语 第181-183页 参考文献 第183-190页 附录:调查问卷 第190-199页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 第199-200页 后记 第200-202页 中文摘要 第202-206页 Abstract 第206-2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