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高职院校韩语系的听力教学困境和解决途径[韩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韩语论文 责任编辑:金一助教更新时间:2017-05-05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论述高职院校韩语系的听力教学困境解决途径

一、引言

韩语听力高职院校韩语系学生的一大难关,听力不好,就会作用口译。韩语听力的获得与提高是与听力的实践时间成正比的,有几分耕耘就有几分成绩。很多学生都说自己每天听韩语磁带、看韩剧,但就是不能提高韩语听力,考试成绩不理想,因此对韩语听力望而生畏。那么如何提高韩语听力水平呢?我认为最主要的问题是听得太少,要提高听力,第一步是制订一个可行的听力计划。首先要练好发音。其次要根据自己的听力水平,选择每天练习的音频资料很关键。然后按照精泛结合、重复持续、模仿发音、分级量化、集中突破的准则,采取跟读、大声朗读、听写、主题集中学习的训练措施。此外有效利用多媒体通过欣赏歌曲、电影、韩剧等提高听力。下面先略论造成韩语听力难的原因,并找出提高听力的有效途径

二、造成韩语听力难的原因

1.语音因素。韩语是音素文字。现代韩语有19个辅音和21个元音,此外还有27个辅音韵尾,这些辅音韵尾在静态环境下的发音可以归结为7个代表辅音韵尾。音素和音节多的语言,依靠听力来判断,难度自然就大一些。韩语中有27个辅音韵尾,它们在言语中发生很多变化,有连音、紧音、送气化、脱落、同化等现象。辅音韵尾对听力产生的作用更大。由辅音韵尾产生的语音变化,在听力中是语义判断的一大障碍。

2.音变。韩语中同音异缀现象较多。所谓同音异缀,是指发音相同而标记书写形态不同的现象。这种现象在阅读和书写时一般没有什么作用,但在听和说时成为障碍。学生主要通过教材,特别是书本学习语言,首先接触的不是声音,而是文字。当听到的语音与所记忆的书写形态不一致时,就会感到茫然。韩语中的同音异缀现象多,因而成为听力难的原因。例如,(一起)发音成为[]。

3.语法。

(1)韩语语法形态数量多。韩语是黏着语,依靠在词汇后面添加语法形态表示词语之间的关系。据统计,韩语中的语法形态,包括变体在内,达1300多个。不仅如此,韩语的许多语法形态还有很多分类用法,此外近义形态也多。这么多语法形态随时可能在听力数材料中出现,要判断它们的语音、形态、语义、组合关系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韩语是SOV型,即谓语后置型语言。汉语是SVO型语言,而韩语是SOV型语言。谓语支配整个句子,这已经成为语言学家的共识。在语言交际中,谓语在判断整个句子的意思时起着重要的影响。韩语谓语的位置对听力也会产生作用。汉语的谓语主要出现在句子的前部,中国学生对此已经熟悉,因此,他们在听韩语时,在谓语出现之前难以判断整个句子的意思。例如:我看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西游记》。以上两句话意思相同。但是,汉语中第2个音节“看”字出现时,就可以预测到后面将要出现的话语是与“眼”的动作相关的物件。然而,在韩语中,一直到第19个音节“.”出现之前,都无法 判断是“买”、“看”,还是“借”。韩国人由于熟悉了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在大脑中将前面听到的信息临时贮存,与后面很晚才出现的谓语结合起来判断其意思,韩语论文,而不熟悉这一思维方式的中国学生,在等了很长时间也不见谓语出来时,难免感到心里没底。

4.不了解韩国的文化。中国和韩国都是东方国家,文化和习俗比较相近。因此,与中西方文化异同相比,中韩文化异同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但是,中韩毕竟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异还是多于同。反映在语言数据中的这类文化异同,在听力中也成为难点。例如,如果不了解“(什么时候吃你们的面条)”的深层含义是“什么时候喝你们的喜酒”,那么,对整个句子,甚至整个段落都不能正确理解。因此,包括听力在内的所有韩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应该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渗透韩国的文化知识。该让学生多看韩国报纸,多了解韩国有关的知识。

三、提高韩语听力的途径

1.自身准确的发音。想要学好韩语,提高听力的话首先要练好发音。自身准确地道的韩语发音不能让你在听力上无往不利,但是不准确不地道的发音绝对不能有效地解决听力问题。只有会正确读出来才会听懂。让每一个词的发音在大脑里留有一个印象,再一次听到这个词时,就会与大脑里的那个印象相契合并且迅速做出反应,这样要听懂就容易得多了。

2.听力材料的选择。选听力资料的准则一定要分级,从易到难,因为从基础开始,才会扎实,慢慢高起来才不累。逐步过渡,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提高。初级听力教程不但是入门韩语中不可多得的听力材料,而且是纠正发音的绝佳材料。无论韩语学习到达了什么程度,都希望学生们不断听韩语初级听力教程。等初级听力都熟悉了之后,再建议听正常语速的听力资料。因为正常语速跟慢速之间不同的地方实在太多,譬如连读、省略、轻读、模糊等,这些都是作用听懂与否的关键要素。

免费论文题目: